隨著移動互聯網行業巨頭公司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小米等紛紛進入家居設備智能化領域,智能家居產業的關注度正在快速提高。業內分析師的預期是未來3年智能家居的市場規模約為1400億元。
結合產業界千家網的口徑數據,中國智能家居行業未來幾年的復合增速將保持在35%以上,預計2018年達到1400億元的市場規模。
雖然智能家居方面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被多次提出,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90年代中期,但真正進入相對繁榮階段卻是在近幾年。“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而且物聯網,或者說網速水平的提升,給智能家居這塊提供了非常好的載體。”
當前全球企業對智能家居的關注度都在明顯提高。從國外的情況來看,包括蘋果、谷歌、三星這些跨國企業都在加速布局智能家居領域。以蘋果公司為例,該公司去年推出了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它是集成的軟件平臺,通過與家居設備制造商合作,它可以對家居產品進行智能控制。
國內的公司也不遑多讓。除了互聯網企業正在大舉布局智能設備領域,傳統的家裝公司和家居設備制造商也在進行智能家居的相關嘗試。花小偉認為,目前國內上市的這些家居公司嘗試的智能家居具有明顯的產業鏈特點,家居公司的工作涵蓋了從設備的生產到最后的安裝。
進行智能家居全產業鏈嘗試的家居公司遠不止于此。包括和而泰、羅萊、夢潔、富安娜、德爾家居、索菲亞等家居公司,都在嘗試從各個環節對智能家居進行改造升級。
對于國內家居企業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嘗試,生產端在智能領域積累了大量客戶數據,也為了下一步智能化奠定基礎。而消費端的智能產品和數據方面,包括喜臨門、羅萊這些公司的數據收集又為智能生產這塊提供了豐富的產品信息。
國內的智能家居行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結構比較單一,技術也是短板。例如一些家紡公司,自己原有的研發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標準難以統一等。
如果完全從上市公司的報表這塊,還沒有完全很清晰地體現出智能家居的具體貢獻來,因為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部分公司也有市值管理的驅動在里面,但是考慮智能家居、智能社區,包括智能城市的大趨勢,我認為智能化還是會最終落實到具體財務報表上,落實到具體股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