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的陶瓷產業將會是什么樣子?看看東鵬和新明珠的規劃就大概就可以想象得到了。但是對于已過去的前10年、前20年、前30年的陶瓷業尤其是建筑衛生陶瓷業,迄今聽到的都只是一片歌功頌德的贊歌,而鮮有獨立思考的反思者。
近日有幸應邀到佛山希爾頓酒店,參加中國建陶工業2025智能制造項目落戶佛山東鵬的啟動儀式。何新明親自發布的十年智造規劃的第一階段主要有5項:創建行業第一個國際研發中心、建設行業第一個綠色工廠、打造行業第一個智能工廠、創建首個行業中央數據庫、制定行業首個建陶行業兩化融合標準。何新明強調,建立第一個陶瓷行業的中央數據庫,旨在管理、銷售、售后等方面也要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使工廠能夠及時掌握市場和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東鵬的規劃實際上就是“中國制造2025”的陶瓷版,而《中國制造2025》則是國際“工業4.0”的中國版。對于中國陶瓷的未來第一個十年計劃,我們大可以充滿憧憬大唱贊歌;只可惜無論怎么樣的贊歌,眼下仍或無助于擺脫迫在眉睫的行業困境。愚以為我們陶瓷行業出現今日之困境實屬必然,即便房地產業不調整不收縮不下滑,節制無度、野蠻生長、瘋狂膨脹的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的這個魔鬼熱汽球也終有一天要自我爆破。或者可以說,中國陶瓷未來10年、未來20年、未來30年的智造規劃,正好反襯了我們在過去前10年、前20年、前30年的迷失與不智。
記得1984年我國全線引進的第一條陶瓷墻地磚自動生產線,在佛陶集團的利華裝飾磚廠成功投產轟動業界,這條生產線年產30萬平方米,即日產量約1000平方米左右。此后通過消化吸收與國產化,我們自己設計的窯爐產能不斷提高,不出若干年其日產量就先后突破了1萬平方米,接著又突破了3萬平方米。去年獲悉省外已有日產5.2萬平方米的,近期又聽說還有日產5.6萬平方米的也建成投產了。天哪,這么高的產量不只堪稱世界第一,或可稱宇宙第一了,但是這樣的第一又有多大意義呢?你以為這樣的大窯爐,人家意大利人就真的造不出來嗎?我想人家只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而已,說不定別人正看著我們的自以為是在偷著樂呢。
由此想到我們陶瓷行業媒體這么多年來的許多貌似誤區,實在值得好好去研究。我們許多人總有這么一個慣性思維:發展越快越好,產量越高越好,增長越大越好,售價越低越好。我想這種思維大抵源自過去的計劃經濟、短缺經濟、小農經濟、貧民經濟,而與今天的科學發展觀和未來的智能制造格格不入。君不見某地某企建成了一條產量創紀錄的新的生產線,換來的總是一片祝賀一片歌頌,大唱贊歌的包括了行業媒體與大眾媒體,還有行業的同行、專家、公共知識分子和協會,唯獨沒見有人去質疑、去分析、去反思:增建這樣高產能的新生產線有必要嗎?值得嗎?對行業有利嗎?
愚以為這些年我們陷入的種種誤區還真不少,諸如大展廳、特大展廳的流行,諸如林林總總的終端促銷活動的興起,諸如……此外還有許多眼下暫時難以看清楚、想清楚的東西,相信十年后自必會給出一個個清晰的答案,或者這就叫做歷史的檢驗吧。中國制造的2025,中國建陶產業的2025,帶給我們的將會是全新的行業面貌,以及對之前數十年發展歷程的透視與反思。【關注微信公眾號“九正陶瓷網”;關注有驚喜,掃碼閱讀《我不是在賣陶瓷,而是在玩命,不信你看!》的精彩內容!九正陶瓷網交流群:8012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