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漸進”一詞,在我寫了八年的專欄文章中頻繁使用,無論是談論佛山陶瓷產業轉移,還是關于瓷磚燒成的天然氣化,或是節能減排運動、房地產發展、經濟新常態等,我都會用到“循序漸進”。其實“循序漸進”意思很直白,就是按一定順序步驟逐漸進步。資料搜索顯示:“循序漸進”出自于朱熹為《論語》所作的集注“但知下學而自然上達,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漸進耳”。記憶中自己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當時讀高中)在課堂上第一次學到這個詞匯,當時感覺對其理解還是似懂非懂。無論是當時我所處的那個年代,還是我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不提倡循序漸進,我們一直都是以革命為榮,講究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一講到形勢面貌,基本都會形容為“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是在中學學習歷史的時候,老師也會與我們講,中國社會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社會,直接由封建主義社會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包含后來的“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這些“大”都是為了避開“循序漸進”,在當年與之含義較接近的一個詞“循規蹈矩”幾乎就是一個貶義詞。
時過境遷,自己也慢慢長大,年輕時也一直幻想一夜成名、一日暴富、滿腹經綸、叱咤風云。“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漸漸地發現自己中小學所受教育也成了“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慢慢地開始關注“循序漸進”的內涵,增加對“循序漸進”的理解。記憶中有幾件事對我觸動較大:當年自己作為插隊知青到農村落戶,雖然整天背朝藍天面對黃土,仍然幻想著出人頭地、揚名立萬,17歲出任生產隊長,當時甚至認為馬克思比諾貝爾要出名得多。在家里與父親談起人生與前途時,父親已經明確表示不希望我當官從政,只希望我弟兄兩相對父親叔叔兩兄弟有所進步,生活得更好些(典型的“漸進”概念);80年代,我作為訪問學者到英國讀書一年半,看到英國的年經濟增長也就在1~2%,英國社會的變替沿革,卻始終保持著皇室,社會平穩祥和(典型的“漸進”現實);80年代末90年代初,手術刀不如剃頭刀、做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年代,很多高校老師下海到企業(景德鎮陶瓷學院曾一次40多位老師辭職到陶企),在廣州高校的我心想這樣大跨度的變遷可能還是不適合我,后來為了走進企業與行業,在學校做了近三年的儲備,經常從學校→南方大廈→石圍塘→佛山火車站→石灣,單程差不多三小時,數年積累下來才漸漸地進入了行業(自己的“漸進”儲備)……人生慢慢地走著,周邊不少同學朋友已經成為億萬富翁、達官貴人,對我好像沒有太多影響,漸漸地覺得,自由自在,不受別人管束,也無需管束他人,人生的起點與終點都一樣,都是過程體驗,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循序漸進,日子慢慢逐步改善,自會感到生活美好。
最近,陶瓷行業好像出現一股“倒閉潮”,不少陶企關門、老板走佬,其實不少就是沒有做到循序漸進,過度舉債,過度擴張。中國經濟現在要講“新常態”,其實很多問題也是出在前一段時間過度發展上,特別是房地產行業的過度發展,經濟結構失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房地產行業下行直接影響幾十個行業。政府處處為了政績,自己帶頭過度舉債,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8月3日發布了中國政府資產負債表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政府負債超過56萬億元,同比增長近兩成。與此同時,中國政府2013年資產總額111.9萬億元,同比增長近一成,增速遠低于負債增速。不少政府官員,有權有勢人群,不堅持循序漸進,貪念充分,榮華富貴一樣也不能少,自然就演變成貪腐,最后身敗名裂,自食其果。
循序漸進,協調發展,人生是如此,經濟也是如此,社會更是如此。【關注微信公眾號“九正陶瓷網”;關注有驚喜,掃碼閱讀《我不是在賣陶瓷,而是在玩命,不信你看!》的精彩內容!九正陶瓷網交流群:8012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