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榫卯不用五金,讓家具耐用
充滿設計感的“行云對椅”
經典的“UFO”燈
簡單的設計為了傳達木紋之美
曾用于建筑的老榆木獲得新生
“自然家”這個品牌,可能很多廣州的消費者還并不認識,生活在北京、上海的人或許更為熟悉。不過,這卻是個土生土長的廣州設計品牌。
近幾年,國內獨立原創家居品牌方興未艾,無論是設計圈還是消費人群,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都是最活躍的“根據地”。而向來以室內設計、家具生產傲居群雄的廣州,卻慢了半拍。誕生于2006年的自然家,是國內較早做原創家居、少數具有代表性的廣州本土品牌之一。
從燈具到家具,順水推舟
或許對這個品牌并不了解,但相信許多人都見過一系列創意的燈具:竹絲加上傳統工藝編制成“UFO”的造型;形似燈泡的竹臺燈;外觀如同唱詩天使的竹燈;由層層竹片疊加的千層燈……這些經典的燈具,正是廣州本土品牌自然家的原創作品。該系列也因為諸多山寨品的流行,變得廣為人知。對創始人之一的譚雪嬌來說,這是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情。
正如品牌的英文名“Nature Bamboo”所表述一樣,該品牌誕生之初主要做竹子工藝品,尤其是竹燈。并非對竹子這種材質有多大的偏執,更多在于設計師易春友和譚雪嬌對傳統工藝情有獨鐘。而中國傳統中的竹編工藝源遠流長,機緣巧合之下接觸到一批竹編老手藝人,于是開始他們的設計之路,也因此誕生了一批備受好評的作品。
“家具是2011年才開始做的。”譚雪嬌告訴新快報記者,做家具也是機緣巧合、順水推舟,并非一開始就奔著目標而去。“家里裝修的時候剛好需要一款可以吃飯、又可以工作的大桌子,市面上找不到心水的款式,于是決定自己動手做。誰知道朋友圈中很多人都喜歡,并希望我們幫他們制作。加上一些燈具的客戶也需要配套家具,于是開始做小量的定制。這兩年才開始正式面向市場。”她說。
有生命的老木頭
自然家的家具產品先從定制開始,走了一段時間之后,才決定推向市場。其中的原因,與該品牌選用的木材和工藝有關。“自然家的家具都是用老榆木制作的。”譚雪嬌說,榆木是中國本土常見的植物,而老榆木是北方、江南地區傳統的家具木材。許多舊建筑被拆除之后,老榆木被保留下來,進行二次銷售。
之所以青睞老榆木,與其歷史沉淀有關。曾經作為建筑一部分的老榆木因時光的積累而有了更獨特的韻味。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風吹日曬,這些老榆木的性能也比新木材更加穩定,更能適應環境的變化。這使得這種材質雖不名貴,但卻能夠勝任“傳世”的要求。再者,老榆木本身的木紋強烈,或為山、或為水,更能引起想象力。這種質樸、耐用、安靜、木紋美的特點,是自然家選擇老榆木的原因。
老榆木家具在市面上并不少見,并已自成一個品類。譚雪嬌也毫不掩飾,自己是“花了一段時間才喜歡上這種木頭的”。傳統老榆木家具多以做舊的方式呈現,深沉的木色、原始粗獷的設計,給人的感覺很老氣,不太招年輕人待見。與其他原創品牌,設計師更希望將自己的想法“植入”家具之中,于是,就有了截然不同的設計。
沒有金屬五金,只用傳統榫卯
與其他品牌不同,設計師易春友在考慮做老榆木家具的時候,出發點不是家具的功能、用途,而是木材本身。每一塊老榆木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塊都承載著時光的印記,因此,設計師希望自己能不辜負木材本身的美,并用設計的力量,讓老木材重獲新生。
自然家的家具產品,首先看不到老榆木的“舊”。設計師不提醒,你或許還以為這是新的木頭。淺淡的顏色、現代簡約的直線條,仿佛用松木、杉木、白橡木取代,也沒有多大的差異。不過,細細品味,深刻靈動的木紋,卻仿佛多了幾分“故事”感。
為了更好地表達呈現出木紋之美,自然家的家具產品并不會做得過于纖細,盡量讓木紋得到最大的呈現。就如該品牌廣州店面的一款茶幾,看似平平無奇,讓整塊桌面都是木紋一氣呵成,其實花了設計師很大的心血。設計師執著地堅持用傳統的榫卯工藝,所有的家具產品都不帶金屬五金件。為的是讓家具能夠伴隨我們更長時間,甚至能夠傳世。(實習編輯 孟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