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縣是廣西最大的大理石生產基地,該縣的花崗巖加工行業始于1995年。當地群眾在為鐘山大理石享譽區內外感到欣喜的同時,也為花崗巖加工業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苦惱不已。全縣的花崗巖企業環保設施達標率僅為13%,部分加工企業將廢水、廢漿、邊角廢料“三廢”隨意傾倒,導致企業所在地的河流、耕地、水源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另一方面,由于花崗巖硬度硬,利用價值不高,現有的邊角廢料也沒得到很好綜合利用,致使資源浪費嚴重。
為打擊違法排污行為,解決危害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去年以來,鐘山縣推出組合拳整治花崗巖加工業,逐步把石材產業集群打造成賀州市循環經濟示范產業。
關停整改規范產業發展秩序
在鐘山92家加工廠中,非法占用河道的有36家,企業手續不齊全,有的沉淀池不達標,有的受場地限制未建沉淀池,有的甚至將加工廠建在河床上。一些業主為降低生產成本,鋪設暗管偷排廢水,導致河流污染嚴重。“近年來,縣里雖然引進了一家花崗巖廢漿清運公司,由加工廠出錢,由清運公司統一清運處理廢漿廢料,但仍有一些業主為了降低成本私自亂排亂倒。”一環保工作人員說。
一邊是石材產品供不應求,企業開足馬力擴大生產,另一邊是愈發嚴重的“三廢”造成的環境污染觸目驚心,群眾怨言不斷。為此,鐘山縣從2013年下半年開展花崗巖加工業專項整治行動,對轄區內違規占用土地、環保不達標、證照不齊全的加工企業,采取“宣傳—停電(產)—整治(合)—逐戶驗收”的措施進行全面整頓。重點對思勤江流域河道管理范圍內(距離河道不足30米)未經河道主管部門批準、涉及環境違法行為的加工企業依法依規進行處罰,違規生產運營的一律關?;虬徇w。為了達到徹底整治的效果,該縣明確規定,企業整改驗收后方可通電恢復生產,對完成整改恢復生產的石材企業要求簽訂排廢承諾書,復產后發現有偷排的將一律依法關閉。
截至去年底,該縣已依法關閉非法占用河道的石材加工企業36家,其他56家企業均按要求進行了整改,目前已有55家企業整改合格并通過驗收。
整合重組
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眼下我們的花崗巖加工企業都進一步規范了環保管理,實現了生產廢水零排放,但這些分散經營的加工廠,因設備落后、產能效益不高,常常在夾縫中生存,無法形成有效的競爭力。為了整合資源讓其發揮集聚效應,我們有的放矢地推出了系列優惠政策。”鐘山縣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縣充分利用豐富的石材資源和園區優勢,“抓大壯小扶微”,淘汰落后產能和落后設備。將現有的小規模企業集聚到園區發展,引導小加工戶采取多種形式聯合重組后入駐園區,加快培育規模以上企業。目前已有10家企業著手重組工作。有關部門還加快了燕塘鎮建材加工園區規劃建設,努力打造集原料供應、板材加工、廢料利用、產品供銷于一體的建材石材加工產業發展平臺,推動石材產業集群發展。目前落戶園區的企業有5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家,淘汰落后產能3家。還有就是引導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推進礦山、石板材企業兼并、聯合、重組,將花崗巖采礦權由原來的15個整合為4個,增強企業規?;⒓s化發展意識,促進產業升級。
清潔生產
做大做強石材產業
石材資源有限,石材產業鏈如何做長、做久?
鐘山縣給出的答案是,通過引進石材開采、加工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花崗巖裝飾石材與石材工藝品為主的高端產品,走“荒料集散+石材加工+廢渣回收利用”的循環清潔發展之路。
為了實現變廢為寶,該縣引進企業對石材加工廢料、廢渣進行加工利用,發展建材、細砂等石材加工下游產業。縣政府還提高了石材企業準入門檻,引進一批上規模、高產值、環保型的企業,增強發展后勁。目前,已成功引進了總投資3千萬元的鐘山縣永輝石業公司和總投資8千萬元的建琳石材公司。在此基礎上,為了督促企業實施清潔生產,鐘山縣和礦山石材企業分別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植被恢復和生態建設,有了資金支持,該縣加強了尾礦庫建設并集中對尾礦庫安全、環保隱患進行了徹底排查。針對耕地沙漠化問題,該縣對花崗巖開采礦區進行了復墾、平整土地,實施綠化造林,礦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
“今年我們要進一步監督和指導企業做好廠區規劃,并通過實施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制度,加大對違法排污行為的監督及處罰力度,促使石材加工業循環清潔發展。”該縣環保局局長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