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照明網當前正在進行的珠三角地區照明企業調查獲得的一些信息來看,LED企業已經成為照明行業中的主要力量。隨著國家對節能環保的重視,照明企業紛紛轉型LED,進而試圖率先占領市場先機。然而,因為LED產業發展的態勢極其迅猛,LED生產企業的市場生存空間明顯受到擠壓。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LED正式投入到生產應用領域,短短的十年間,LED的生產企業已經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據統計,僅珠三角地區的LED生產廠家就達到了2600家。在一方面LED產業形式利好,另一方面又面臨生產標準缺失、技術創新滯后、無序競爭等問題的同時,LED企業該如何發力市場競爭?
LED競爭轉機 價格首位還是質量首位?
品牌戰略如何跨步向前?
無論是室內照明還是室外照明,LED的生產企業都非常注重自身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品牌是LED企業打開市場渠道的有力法寶,如何建立自身的品牌價值自然成為企業獲得市場認可的有效敲門磚。那么品牌戰略該如何開展?各LED照明企業的品牌之路又有哪些路線差異?
3月14日至16日,雷士照明將聯手國際泳聯首次亮相2014年FINA世界跳水系列賽,于北京“水立方”實現第一跳。吳長江帶領雷士照明團隊攜手體育事業已經有段時期,從2008年參與到北京奧運會、2010年南非世界杯、2010年廣州亞運會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等重大體育賽事,雷士照明與體育賽事結下了不解之緣。事實上這也是照明業界的大佬們品牌鑄造與維護的戰略性路線。
LED照明大企業因為享有一定的資源優勢而能出得起大牌,那么中小型LED生產廠家該怎樣去開創自己的品牌之路呢?LED的中小企業要想同大企業搶贏起跑線就必須懂得抱團取暖,建立資源共享的模式。當然這種資源共享不能僅局限于照明企業的上游芯片、中游封裝和下游應用的范疇內,而應該跨界實現資源的共享,比如同裝修工程公司的合作、甚至是電力公司、工程安裝公司。此前,李嘉誠介入LED照明產業界,正式開玩LED納米球燈泡,就是一種跨界資源共享模式下形成的品牌效應。
價格首位還是質量首位?
LED照明企業在進行市場拓展的時候往往會被這個問題傷透腦筋。到底是質量唯先還是價格唯先,正因為糾結于這一問題而導致了目前LED市場價格戰愈演愈烈、標準缺失、品質良莠不齊的亂象發生。尤其是LED封裝的中小企業,既要面臨上游芯片廠商的層層加碼,又要應對下游應用商的討價還價,結果就導致這些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為了生存,這些LED封裝廠商就不得不從芯片技術、發光材料和檢測環節進行“瘦身”。惡性循環之下也就造成了LED產業界當前的困局。
那么,要怎樣才能徹底地改變這種尷尬而又惡劣的市場競爭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