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涌鎮的紅木家具產業已有35年的歷史,有600多家紅木家具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0多家,省級以上名牌名標企業超過5個,專利擁有量超過 800項,是我國目前發展最成熟的紅木家具產業集群之一。但最近幾年來,大涌紅木家具業發展中開始面臨各種問題:原材料越發稀缺、雕刻人才面臨匱乏、行業期待轉型升級……有鑒于此,試圖通過走訪大涌的家具企業、相關行業協會、大涌鎮的方方面面,梳理出2014年大涌紅木家具業的現狀報告。
2014中國(中山)紅木家具文化博覽會暨第十二屆中國紅木古典家具展覽會上,來自全國各地160多家知名紅木家具企業參展,專程赴中山采購的豪客云集,場面一派熱鬧。但在現場走訪時卻留意到,多款造型精美、標價數以千萬元計的紅木家具展品,卻都來自浙江東陽。就此向多家中山企業打聽,有些商家回應得比較含糊,中山東夷軒(齊輝)紅木家具廠負責人陳先生的回應很直接,“中山沒有木工方面的人才,造不出紅木精品。”
人才的缺失,會不會影響大涌的紅木家具升級轉型?當前中山是否有動作解決人才稀缺這一環?對此大涌鎮方面回應,已制定《大涌鎮人才引進培養實施辦法》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將于最近正式發布實施。
人才缺失影響紅木家具產業升級轉型
雕工:入行6年月薪1萬
昨日,大涌干龍軒家私廠的展區內,26歲的盧賽平現場展示的“絲翎檀雕”技藝吸引了眾多的觀眾。在一塊長約80厘米、寬約50厘米的紅木板上,印著一只開屏的孔雀。盧賽平用一根細長的發簪類鐵制工具,在孔雀的翅膀上一筆一筆地劃過去,淺淺地將一層木碎屑出來,孔雀的翅膀立馬有了毛茸茸的感覺,栩栩如生,數十個現場觀眾紛紛為之贊嘆。盧賽平告訴記者,她是去年從浙江東陽來到中山的。
盧賽平的家鄉浙江東陽是全國聞名的“木雕之鄉”,盧賽平在20歲受到做木雕的親人影響學習雕刻,專習由中國木雕藝術大師陳加國創立的“絲翎檀雕”。據稱,當時有10多個學徒一起學,“學習了半年,然后心里就有了概念,拿到一塊木板,知道該怎么樣雕刻了。”今年是她入行的第6年,她的月薪已經達到1萬多元。這個工資水平她很滿意,“以我的學歷,在其他行業是拿不到1萬元的。”
大涌干龍軒家私廠藝術總監厲國陽告訴記者,在中山從事木雕工藝的師傅大部分來自浙江東陽。換而言之,浙江東陽一直在向中山大涌輸出木雕人才。就他所在的企業,里面有50多位木雕師傅,有30多個來自浙江東陽,占六成以上。厲國陽稱,“對比中山大涌,浙江東陽人更青睞留在家鄉傳承傳統工藝,大部分人不愿意走出來,走出來的都是少數。”
廣東省紅木商會會長、中山市紅古軒家具董事長吳赤宇則表示,目前中山紅木家具行業技能型人才逐漸減少,創新設計人才、高層次人才偏少且競爭力不強,專業性高端人才匱乏的現象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