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安徽、河南、四川、廣東等地眾多化工涂料產業轉移園項目上馬,僅廣東地區就有韶關翁源華彩化工涂料城、韶關市武江區涂料化工園、惠州惠陽鴻海化工基地等項目。此外,為響應國家產業轉移政策,同時滿足企業長遠發展需要,廣州、深圳、順德、佛山、東莞等地的涂料企業紛紛投資入園,建設新的生產基地。
目前,各涂料產業轉移園建設進度不一,以翁源華彩化工涂料城為例,該產業轉移園已引入了34家涂料企業,包括廣州臺實實業、廣東耐迪化工、秀珀化工等,其中包括廣東耐迪化工涂料在內的一些企業入園工程進展較快。廣東耐迪化工于2010年8月簽約進駐,目前4萬平米的廠房已封頂,現正進行生產線的安裝,進入試投產階段,公司將近2000萬元的投資計劃基本完成。
早在2008年,政府就出臺相關政策,建設相應的產業轉移園,引導化工涂料企業搬遷、改造,推動珠三角地區企業加快向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轉移,實現全省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為支持推動全省范圍內的產業轉移工作,除硬性規定外,政府還設立了專業性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競爭性扶持獎勵資金,扶持產業轉移園的建設。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但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在實現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突出的環境問題,尤其是最近大面積霧霾天氣的出現,使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這也促使政府部門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環保政策也日趨嚴苛。
而對于被納入危化品管理領域的化工涂料,相關政策更為嚴苛。大幅提高的建規標準、嚴格的物流運輸規定、所有化工企業必須進入專有化工園區生產、涂料企業與居民區每個居住點的衛生防護距離不少于600米等政策或規定的出臺,都給涂料企業發展帶來了大的影響,使化工涂料企業的“出走”成為必然,同時也表明了政府整治污染、提倡環保的決心,這也使可持續發展成為涂料企業唯一的發展方向。
事實上,化工涂料企業遷移并非僅僅為政策所逼,遷出土地、人力成本高昂的珠三角地區、轉型升級也是涂料企業改變傳統生產模式、謀求更長遠發展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