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初夏。行走在南康鄉村,盡管下了幾天大雨,但這里綠樹環抱,空氣清新。廠房林立的南康區能有這樣的生態環境頗讓人驚喜意外。“好生態,是區委、區政府注重抓環保、能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關系的結果”。南康區家具產業促進局副局長葉青毅說。
據了解,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初的南康家具產業,擁有7000余家企業、從業人員30多萬人,家具企業遍布鄉村,“有公路的地方就有家具作坊。”生產家具需要大量木材,而生產過程有道工序無法避免,就是木材烘干。這是實木家具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直接影響和決定家具產品的質量。然而,因為條件有限,南康區眾多家具企業只能用簡易的“烘干房”——土窯烘烤,一段時間,導致“村村點火、戶戶冒煙。”
噴涂同樣是家具生產的重要環節。長期以來,南康家具企業以人工噴涂為主、以分散噴涂為主并以油性漆為主,造成空氣污染,污水廢渣處理難問題。家具產業生產加工“散、亂、小”造成的環保問題逐漸突出,環保壓力大。
“家具是美化人們生活的產品,我們不能因為產品加工過程中造成污染而使生活的家園變糟了”“我們不是環境的破壞者,我們要做保護環境的功臣”“事關30萬人致富的支柱產業,環保問題必須解決好”。南康區委、區政府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努力尋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平衡點。
為正確處理好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近年來,南康區委、區政府積極尋良策。辦法總比困難多。“統一起來,對家具產業進行整合,實現規模、集約發展。這是解決‘小、散、亂’問題,實現產業轉型,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辦法。”
政府動起了有作為的手。為解決木材烘烤的散亂問題,他們引進江西志盛公司建設了木材烘干中心。中心占地約100畝投資1億元。站在木材烘干中心觀察室,中心負責人黎月東向我們介紹說:“中心去年3月開工建設,整套設備從意大利進口,屬世界領先水平,全自動烘干控制,不燒煤、不燒柴,僅用少量電能來烤制木材。目前完成投資約7000萬元,有35個烘干窯正式投入使用。以往一個窯只能烘烤幾十、上百立方米木材,且安全隱患大。現在,一個月能干燥上萬立方米木材。二期今年7月動工,又將有80個規格為100立方米的木材干燥窯投入使用,基本可滿足市場需求。”
烘干中心投入使用后,南康區關停了一大批小土窯,現在木材統一由中心烘干,木材烘烤引起空氣和粉塵污染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木材烘烤集中后,還為該區節約了500多畝土地。由分散烘干變為集中烘干,家具產品品質提升了,生產成本明顯下降。
除對木材烘干進行統一處理外,南康區還引進全國首家水性漆噴涂中心項目,首次使用納米自動化噴涂技術解決漆噴污染問題。近萬平方米的廠房里,只有少量工人在作業,在油漆噴涂區,只見緊閉的操作窗內,3d掃描噴涂機械手來回轉動,漆霧氣急噴而出,人在窗外聞不到半點油漆味。這個總投資2.2億元、占地100畝的項目,建筑面積9.5萬平方米。今年5月底,完成了4類共7條生產線的安裝運營,目前可日涂裝600套餐桌椅,是人工作業量的10至15倍。整個項目完成后,年噴涂能力達1000萬平方米,一個中心可承擔起300家左右的中等規模廠家的噴涂任務。人工噴涂向自動化噴涂、分散噴涂向集中噴涂轉變,家具加工生產實現技術提升、成本下降、節能環保的新跨越。
短短兩年時間,南康區家具產業因環保造成的壓力問題得到了較好解決。產品品質上去了,環境變好了,產業綠色崛起有了底氣。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讓家具產業“有質量的發展”。這是記者在南康采訪時最深的感受。如今,南康區這一近千億元的家具產業集群,隨著生態環境的向好改善正釋放出無限的生機與魅力。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九正家具網”;可查看熱門文章《今年家具不好干,站在廠里四處看......》想與同行交流可加入九正家具群:23343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