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產業的逐步轉型,社會環保需求也在不斷的提高,2015年各項新的環保政策實施注定了今年將是一個以環保為主導的轉型年,陶瓷行業能否浴火重生,走過難關,前提是緊跟政策的步伐實行產業的創新升級。
環保要求提升契機不斷
2015年,陶瓷行業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關口,或許會有一些企業倒在這個艱難的關口,但行業將會因此浴火重生,迎來新的生機。
2015年,對陶瓷行業來說,是一個環保年,也是一個轉型升級年。因為地方政策和地方政府對新《環保法》執行力度的不同,讓各產區的陶瓷企業面臨著不同的產業發展生態,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困境和挑戰。如福建產區要求全面使用天然氣,而其他產區并未有此要求,或者雖有要求但尚未落實到位,如此,福建產區將可能因成本的高漲而處于競爭的劣勢;臨沂產區因山東省制定的排放標準嚴格于國家標準,提高了行業準入的門檻,如果嚴格執行下去,臨沂很多企業可能因此被直接淘汰出局。清遠產區明確不再新增陶瓷生產線,相比之下,四川產區和法庫產區,雖然也同樣面臨著環保整治,卻在今年逆勢新增不少的生產線。
陶瓷企業能否嚴格執行新環保法規
在嘆息穹頂之下陶瓷環保時,總會讓人想起相關的陶瓷環保法律法規標準問題,特別今年國家開始實行新《環保法》。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描述,“史上最嚴的法規”或“達到超過國際水平的標準”。其實法律法規標準不在于它有多嚴格有多嚴厲,關于在于它有多嚴肅,能否真正讓大家都來遵守,執法者能否做到一視同仁。這次修訂尚未徹底完成,在現實條件下,相信該標準會有所改善,但不可能真正擺脫嚴厲、嚴格、高水平的中國特色。
說到穹頂之下陶瓷環保時,應該特別注意與其伴生的環保腐化,以環保名義對門企的敲詐勒索,說到穹頂之下陶瓷環保與霧霾時,在技術層面應該研究透明透徹,霧霾的主要貢獻者到底是誰,在柴靜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里直指鋼鐵、煤炭和汽車行業,并不是說陶瓷企業對霧霾沒有“貢獻”。
在“環保”倍受關注的今天,陶瓷企業走環保之路,萬不能人云亦云,需在根基上了解環保的真正需求和消費者的真正需求,確保環保之路走得更順、更好。【關注微信公眾號“九正陶瓷網”;關注有驚喜,掃碼閱讀《好瓷磚為什么這么貴?用圖片告訴你真相》的精彩內容!九正陶瓷網交流群:8012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