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卻又不敢公開認領“自己的孩子”。被人稱為“雷布斯”的雷軍投資“小米家裝”----愛空間就處在這樣的尷尬境地。
裝修行業被稱為“互聯網處女地”,“互聯網+”在這個行業有著誘人的巨大市場前景。裝修加上建材、家具組成的大家居行業,是蘊含著十萬億當量的“富礦”。但由于涉及產業鏈條多,牽涉環節多,非標準化的過程產品特點突出,大家居要真正整合極為不易。所以傳統家裝企業發展了近20年規模依然普遍偏小,“大行業、小企業”現象困擾著行業內外各路英豪。
據2015-4-23《新京報》報道:“隨著互聯網風暴的到來,行業內外紛紛打起互聯網這張牌,幸福億家、愛空間、家裝E站等家裝電商從產品的標準、價格、工期等方方面面一次次刷新家裝行業二十年來的“模板”。而互聯網家裝產品在價格上的一次次血拼,也讓消費者逐漸明了:原來家裝沒那么貴、裝修沒那么復雜,家裝行業還存在那么多不透明的地方。
雷軍踏雷 大家居互聯網專家指點迷津
除家裝公司沖進互聯網行業外,一些互聯網家居的“中介”企業如齊家網、土撥鼠、土巴兔也瞄準了家裝市場,更有極客美家這樣的垂直平臺進入。不甘落后的非家居領域企業,也開始沖擊互聯網家裝市場。首當其沖的是海爾,通過搭建有住網平臺,推出“百變加”的家裝產品,欲以一款產品打開全國的家裝市場。
一時間,工裝、房地產以及一些其他企業都紛紛瞄上了“家裝”這塊蛋糕。2014年金螳螂裝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并切入家裝市場,以O2O模式進軍家裝和小額公裝領域;2015年初,四川時代聯創集團將生活家裝飾引入北京市場,并稱將在北京東南西北開出大店;而近兩天,網上又傳出房地產商萬科將進軍家裝行業的消息……”
以上這些企業的各種商業模式盡管幾乎涵蓋目前最時髦的互聯網種種做法,但是面對涉及設計師、民工、主材商生產商、渠道商、裝修公司、業主、物業、監理、環保、質檢等等,這幾乎是民生經濟領域鏈條最長、關鍵節點最多、利益訴求者差異化最大、運作難度及成本最考驗人的行業了。
互聯網大家居專家胡元馨說,如果要徹底解決困擾行業多年的頑疾,只有從消費者本身的“痛點”出發,用產業互聯網思維把裝修、建材、家居這三大行業有機地貫穿起來,才能真正以一種革命性的商業模式進行顛覆式創新,達到其應該有的未來。而恰恰是在這些關鍵點上,幾乎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站在整合產業鏈高度思考和架構適當的商業模式,以至于到目前還沒有一家企業的做法能夠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
典型案例:今年初,以“站在風口,豬也能飛上天”口號而聞名的雷軍瞄準了這個“富礦”,嘗試踏入“處女地”,用小米手機的互聯網思維改造家裝行業。雷布斯方向對了,操作下來卻落錯了地。
同時作為順為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的雷軍在2015年初甩出6000萬元投資家裝品牌“愛空間”,并打出口號:“699/平方米、1元設計費、20天完工、手機監工”。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裝修一個家庭,在中國人“家天下”傳統思維導向下的極大個性化差異及自然客觀環境等因素影響下,要20天完工,無疑是逼著消費者花巨資去吃快餐,后果極可能出現消費預期與實際消費體驗的巨大落差,從而出現負面口碑并被自媒體、大眾媒體聯合迅速放大,這與雷布斯的互聯網思維的名言“極致體驗”極不相符。所以,在實踐中“小米家裝”受到不少業主埋怨和媒體負面曝光,以至于雷軍在2015“兩會”期間通過媒體急于撇開與“小米家裝”愛空間的關系,稱不是小米投資的,而是順為資本投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