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莞家居業界,像王廷富這樣投身智能家居領域的創業者并不多。事實上,王廷富在數年前從事的是與電子科技企業合作的環保材料行業,例如藍牙音箱和裝飾畫會用到的紙材、密度板等等。對原材料領域的熟稔以及對音樂的喜愛,更重要的是與電子科技企業的合作資源,很快促成了智能音響裝飾畫產品的順利生產。
有業內人士提醒說,目前許多東莞傳統家居企業仍未對智能家居的潮流引起重視。然而,智能家居產品一旦與傳統家具相結合,有望帶來顛覆性的影響。到了那時再臨陣磨槍去布局智能家居或許已經是慢人一拍。
不過,東莞傳統的家居制造業仍舊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有意跨界進入家居市場搶占市場份額的電器公司和互聯網企業缺乏家居市場經驗,難以在短時間之內補齊家居業短板。另外,電器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為了盡快搶占市場,更為現實的做法是與傳統家居企業展開戰略合作,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也會給有準備的家居企業帶來突破發展瓶頸的良機。
按照生態系統的策略,往往隨著市場占有率的增長,單一硬件的成本和售價還將進一步削減。有業內人士認為,因為技術的成熟和批量化的生產,智能家居產品不但將在短期內“走進尋常百姓家”,未來甚至可能在互聯網思維的運作下走上成本價銷售甚至免費贈送,依靠廣告植入以及綜合運營實現盈利的路子。
這一點已經在市場上獲得快速反應。例如王廷富對這些智能裝飾畫的定價卻并不比普通裝飾畫高多少。在王廷富看來,智能家居能夠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產品銷量大了利潤也會多,所以不需要把價格設得太高。郭氏家具易恩智能系列的有關負責人甚至表示,雖然開發智能家居產品有著高昂的研發成本,但是在實際銷售中,增加智能功能的家具售價跟過去沒有明顯區別,主要通過智能的功能帶動家居產品的銷量。
這種互聯網式的定價策略最后產生的結果便是,智能家居產品相對于傳統家居產品不但功能更多,而且可能價格更低,服務更好,品牌更響。此消彼長之下,滿足于“只做富人生意”,“發市吃三年”的家居企業,或許很快會在此次智能家居潮流中落于下風。
■圓桌會談
智能化背景下
東莞家居如何應對?
南方日報:應該如何看待智能家居近兩年來的日趨火熱?
美廷家具總經理李世兵:智能家居受到熱捧,顯然并非僅僅是因為新奇好玩。未來家居產品消費群體的理念與老一輩人不同。年輕人會喜歡智能家居產品,因為這些產品能夠給生活帶來方便,能夠讓年輕人更有認同感。
東莞名家具俱樂部副秘書長余旭輝:電子智能家居和結構智能家居產品是目前家居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電子智能家居產品通過跨界整合,給消費者帶來了實在的方便,而結構智能家居產品的優勢則在于提高家居空間的使用效率。
南方日報:對于東莞家居企業而言,智能家居帶來了哪些機遇,又引發了什么樣的挑戰?
城市之窗總裁趙家堯:家居業發展到今天,進入了科技時代。我們城市之窗有個系列叫易格,把一些IT行業最先進的技術引進到家具中來。我們開發了能夠與手機通過藍牙連接的客廳柜。消費者晚上回家了,可以直接在客廳柜上看手機上的視頻。同樣的,我們在睡床上裝了音響,同樣用藍牙技術連接手機,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事實證明,智能家居的科技含量顯著地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A家家具直營中心銷售部總經理周磊:家居整個行業都還采用比較原始的加工手段,我們來看比較發達的國家,比如美國、德國,也沒有家居全部是智能化的家居,他們反而是在原生態這種家具的制作過程中,可能會在電氣這一塊加入一些智能化的元素進去。我覺得以后的整個的家居品牌不只是簡簡單單地做家具,就是我們俗稱的做木頭,在木頭上做文章,它肯定是要與整個情景的體驗結合,比如說跟電器,跟我們的建材,跟我們裝修整體都要融為一體。
著名演員、設計師劉利年:智能家具一定是未來,問題在于,科技技術與家居產品的資源整合有一定難度。
東莞家居企業
應盡早布局智能家居
■記者觀察
自2014年1月谷歌以32億美元的天價收購生產智能恒溫器和煙霧報警系統的初創企業Nest Labs,率先點燃了智能家居這一概念;隨后,三星、微軟、索尼和LG等相繼通過并購或研發新品搶占這一市場。很快,國內的科技巨頭們也紛紛行動,不管是小米科技還是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等都拿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產品,其中不少企業甚至建立起智能家居生態系統。
與日新月異的新技術電子產品相比,傳統家居公司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材料的更新和產品外觀設計的改變上,仍然能夠獲得穩定的增長和持續的收益。但是,家居企業原來這套打法在智能家居時代還行得通嗎?
筆者認為,來自家電業以及互聯網的跨界競爭似乎已經近在咫尺,但機會窗口尚未關閉,各個有意進軍智能家居的企業正在進行生態系統的角逐。在不同陣營的競爭塵埃落定之前,各大陣營都勢必開放自身系統,盡量拉攏更多的軟硬件廠商加盟。這也是為什么即使是一直堅持封閉系統的蘋果公司,也第一時間開放Homekit平臺。
在這個時候,傳統家居企業似乎有三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自建生態系統;第二個選擇是加入一個智能家居生態系統;第三個選擇是繼續堅持傳統家居產品生產。
自建生態系統并非易事。首先,互聯網技術并非傳統家居企業的專長,自建系統所需要投入的資源巨大,對團隊要求較高。更重要的是,在未來面臨生態與生態之間的“集團軍作戰”時,傳統家居企業并沒有優勢。
在智能家居時代,繼續堅持傳統家具產品的企業也并非不能生存。但隨著消費者注意力和體驗要求的轉移,傳統家居產品會逐步邊緣化,品牌影響力日趨下滑。這一批傳統家居企業甚至可能逐步淪為為智能家居品牌代工的生產配套。
相對而言,選擇與一個更加適合自身調性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深度融合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話說回來,家居產品不管多么智能,其首先必須做好的是作為家居產品的基本功能。而在這一方面,傳統的家居企業無疑具有豐富的經驗。傳統家居企業并非沒有機會,但是盡早布局智能家居,提前在產品設計、材料研發、技術積淀、人才培養等方面下功夫,也是當務之急。
策劃:南小渭 統籌:黃少宏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盧真偉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