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家居行業上市公司的年報紛紛披露。在2014年家居企業競爭愈來愈激烈,上游產業房地產呈現低迷態勢之下,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年報業績飄紅,呈現普漲20%-40%的良好態勢。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的品牌效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顯現優勢,且行業仍具有較大的產品及體驗提升空間。但不容忽視的是,也有企業試圖通過轉型走出困局。
多數公司業績普漲20%-40%
記者統計,目前在A股上市的家居企業有美克家居、宜華木業、大亞科技、升達林業、喜臨門、金螳螂、兔寶寶、好萊客、吉林森工、海鷗衛浴、海爾家居、東易日盛、友邦吊頂、索菲亞、東方雨虹等,家紡企業有羅萊家紡、富安娜、夢潔家紡等。目前(截止到4月7日),除喜臨門等少數幾個尚無公布年報業績以及吉林森工重大虧損外,其他年報公布或有業績預告的企業普遍報喜,業績普漲20%-40%之間。
大同證券高級投資顧問張誠認為,雖然整體呈現普漲趨勢,但也有比較明顯的分化表現。從業績表現上看家具行業的公司業績表現較為突出,美克家居、索菲亞等家具企業業績增幅都在30%以上。地板類公司的表現分化明顯,德爾家居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1.23%,兔寶寶營業利潤同比增長62.10%,大亞科技營業利潤同比增長35.14%,而升達林業等公司表現平平,吉林森工則出現了明顯的業績下滑。在家裝領域,東易日盛業績增長18%,金螳螂業績增長20%左右,友邦吊頂營收增長22%;家居用品方面,喜臨門尚無公布年報,預計全年小幅增長,海鷗衛浴則與去年持平。而3家家紡上市公司均未發布年報,業績預告皆顯示營收有5%-10%的小幅增長。
延伸產業鏈品牌效應凸顯
2014年家居行業普遍喊冷,為何上市公司業績普遍飄紅呢?記者總結各公司年報發現,產業鏈的延伸以及品牌效應在市場上的凸顯或為原因。
張誠分析,從整體來看,家具領域的公司逐步改變原有代工貼牌模式,逐步樹立自身品牌,拓展個人家裝和消費市場。比較典型的有,美克家居從零售商向品牌商轉型,打造卓越的客戶體驗能力,拓展一體化的家居綜合消費品市場,并終止了從事二十年之久的OEM業務,工廠產能100%供應自有品牌。
個性化定制和一體化家裝方案受到市場的歡迎和認可。索菲亞在2014年以場景體驗方式展示全屋定制收納空間解決方案,隨著消費者對于全屋定制需求的加強,努力提升其他定制柜的業務比例,并與外國品牌合作經營國內櫥柜業務。兔寶寶也借助市場不斷整合的趨勢,著力打造為設計公司、裝修公司和設計師提供飾材全系列供應,并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展示的體驗平臺服務。
上市公司的品牌效應也在不斷深入人心,使得業績出現了明顯的加速增長。張誠表示,家裝及家居行業整體屬于大宗消費品,消費選擇時,品牌效益和口碑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上市公司自身就是一種廣告效應和品牌宣傳。隨著近年消費升級的需求不斷提升,消費者在選擇家居用品和家裝時更加注重品質,上市公司品牌效應確實給公司的產品銷售起到了不小的支持作用,索菲亞、德爾等品牌深入人心,其市場占有率也在過去幾年穩步提升。記者在德爾家居年報中看到,德爾就將“品牌優勢”作為第一大核心競爭力,坦言“作為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的家居產品,品牌優勢極大地促進了公司產品銷售,增強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大亞科技旗下的多個業務中,地板是主要增長業務模塊。大亞科技方面分析,地板市場的集中化程度將越來越高,而大廠家、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將穩步提升,少數優質品牌企業將決定整個行業的內在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