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被約談、生產線停產、企業關門、環保風暴……
隨著環保大棒重重的落下,處于環保風暴浪尖上的山東臨沂出名了!
“短時間內,臨沂受到這么大的關注度,這在臨沂建陶產業的發展史上還是頭一遭。”3月28日,臨沂市某建陶企業老板魯辰(化名)調侃道。
實際上,對于臨沂產區而言,當前的情況還不算最糟糕,臨沂建陶產業真正的大考期限在4月30日。屆時,臨沂市環保局將組織執法人員對企業治理設施進行驗收,不合格企業將面臨被徹底關停的“生死劫”。
一個月后,臨沂的建陶企業能否交出合格的成績?
在臨沂市羅莊區新206國道附近,聚集著大大小小多家建陶生產廠家、熱電廠與焦化煤氣企業。過去,部分企業在追求企業發展的同時,卻忽視了對當地環境的保護,從而導致粉塵四起、能見度極低。圖為來來往往的運輸車輛穿梭在陶瓷、熱電廠、焦化煤氣等企業均較為集中的新206國道上。
“臨沂表態”
2月25日下午,春節假期剛過,山東省臨沂市及河北省承德市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被國家環保部約談的新聞占據了不少媒體的顯要位置。
而此時,距新《環保法》的頒布已有近兩個月的時間,環保利劍已經出鞘。
對于臨沂而言,此次臨沂市市長被約談,標志著臨沂市“史上最嚴”、“力度最大”、“最動真格”的環保整治大戰正式拉開帷幕。
事實上,臨沂市長被約談,并非偶然。
早在今年1月底至2月初,環保部調查人員就已經開始對臨沂市部分企業進行了明察暗訪。據當時媒體報道資料顯示,調查人員共調查了臨沂市15家企業,發現有13家企業存在未批先建、偷排漏排等違法行為。
而根據新修改的環保法第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而早在2014年制定的《環境保護部約談暫行辦法》規定中也明確規定:為督促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切實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保護群眾環境權益,環境保護部可以約見未履行環境保護職責,或履行職責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
彼時,臨沂市長張術平在約談時表示:“我來接受這一次約談,我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同時我的決心也是非常大的。”他表態,“我接受了這次約談之后,我向你們保證,我不會再接受第二次約談。”
這在外界被認為是臨沂市長代表臨沂市政府向國家環保部保證臨沂“決不再犯”的“臨沂表態”,曾經引起了廣泛關注和流傳,而隨之,臨沂市政府更是以罕見的態度和舉措開始了環保整治工作。
根據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對臨沂市提出六點要求顯示:包括嚴格環保準入,所有新、改、擴建項目,必須全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要求在6月4日前將此次約談要求的落實情況報環境保護部。
據本報記者了解,約談事件后,臨沂當地的鋼鐵廠、焦化廠、玻璃廠、化工廠等行業企業首先被停產治理,臨沂三德特鋼有限公司、山東盛陽集團有限公司、臨沂燁華焦化有限公司、臨沂江鑫鋼鐵有限公司和臨沂北方焦化有限公司5家企業被查處停產。
據記者了解,早在2月16日,臨沂市便曾下發《臨沂市大氣污染防治2015年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在3月10日前停產整治57家污染企業。至3月4日,在媒體公開報道的有關信息中顯示,在57家污染企業中已有46家企業停產,其中涉及5家建陶企業。
隨后,臨沂市建陶行業中有多家企業也被列入停產治理行列。2月25日,臨沂市環境保護局羅莊分局下發名為《關于責令羅莊區違規建陶企業立即停止生產(建設)的通知》的文件,要求違規建陶企業立即停止生產,并規定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批準或未通過環保竣工驗收之前不得恢復生產。
文件顯示,在2015年1月12日,臨沂市環境保護局羅莊分局曾下發《關于對全區建陶企業環評手續情況進行調查的通知》,經過調查統計相關企業上報的情況,發現羅莊區部分建陶企業因無環評手續擅自開工建設,部分建陶企業無環評手續擅自開工建設并投產,另有部分建陶企業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主體工程投入生產。
而據本報記者調查了解,臨沂當時的確有39家陶企因環保問題停產。
企業的委屈
【關注微信公眾號“九正陶瓷網”;關注有驚喜,掃碼閱讀《瓷磚終端如何做銷售管理?》的精彩內容!九正陶瓷網交流群:80123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