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剩”的博弈。
“剩”者為王,讓“剩”成了與“生”同分量的一個曙光之詞。無論是面對2008的金融危機,還是2012的家居寒冬,“剩”的信念皆同。
活著就是勝者,活著就有希望。為了“剩”下,2012,家居人痛定思痛、壯士斷腕抉擇出路。
如今,2012,一切已成定局。
幸也,定局并不總是結局。眾多家居業界人的努力在繼續,創新在繼續,思考在繼續……在我們翻過2012這一頁之前,請稍作停留,再沿著這一年的光陰脈絡,尋找那些藏有熱度與生命力的詞語。
2013,一切皆有可能。
關鍵詞 :把握“政策”
2012年5月1日,在杭州日報等杭城眾多媒體的推動下,由浙江省家具與五金研究所和浙江省家具協會制訂的《浙江省家具買賣合同》(示范文本)(簡稱“新示范合同”),在杭州一批主流家居市場開始啟用。
2012年8月1日,兒童家具、紅木家具、玻璃家具三大家具類新國標,同一天正式強制實施。
1、《浙江省家具買賣合同》(示范文本)
首次在浙江全省范圍內對家具產品的“產地”、“主要用材”和“類別”,“定金款”與“預付款‘的區別, ”運輸費“、”安裝費“的支付,展會主辦方先行賠付的獲得,以及送貨、安裝、驗收標準等容易產生糾紛投訴的環節與問題進行了規范細化,同時向消費者詳細說明或提醒了閱讀家具”三包“規定、了解買賣雙方的違約責任、明確商定產品質量驗收依據等合同內容的重要性。
2、GB 28007-2011 《兒童家具通用技術條件》
第一次針對供3歲-14歲兒童使用的家具產品制定的通用技術要求。該標準中涉及環保、安全及警示部分條款都是強制性條款。
新標準規定:無論風格,兒童家具都應做圓角或倒角處理;封閉式家具須增加透氣孔,或取消自動鎖定;除甲醛外,其他有害物質限量也需有明確規定;所有兒童家具產品須新增警示標識,字體不小于四號黑體字。
3、GB 28010-2011《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
紅木新版國標規定,紅木種類范圍仍與GB/T18107《紅木》保持一致。
新標準規定:商家必須明示產品的樹種名稱(學名),對于用“俗稱”想蒙混過關的,消費者有理由要求其明確告知產品的“學名”,即用材樹種的中文名,以及拉丁文名,以此來辨別想購置的家具是否屬紅木家具。除了產品使用說明書、產品合格證外,首次對紅木家具產品質量明示卡做出要求。消費者在購買紅木家具時,紅木家具銷售合同中,應包括“一書一卡一證”。
4、GB 28008-2011 《玻璃家具安全技術要求》
第一次對玻璃家具的安全要求進行了針對性的詳細規定。
新標準規定:落地式門類主材如果是玻璃,則必須使用強化玻璃及夾層玻璃。不允許無框或半框平板玻璃門的使用。
點評:2012年的家居行業迎來了多“政策”的關注,各類規范標準的發布、實施,暗喻著行業期待規范與提振市場的愿望。有消息稱,國家相關部門將聯合行業協會在2013年初陸續再推出《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家庭居室裝飾裝修質量驗收標準2013》等新政策,對精裝房和普通家裝的裝修質量等問題進行規范。
對于想“剩”者為王的家居企業與市場來說,力爭做政策的參與者、建議者,在政策推出之時甚至之前,盡早依照政策把脈行業發展趨勢,調整產品思路與完善自身服務,無疑是主動把握生機的一步好棋。
關鍵詞 :電商“添翼”
2012年11月11日,淘寶和天貓“家具住宅”品類產品銷售額近3億元,其中全友家居銷售額過億元;顧家家居的成交額為6000多萬元,家具類產品銷售前五交易額均超過千萬元。此外,家紡建材產品也集體“爆發”,據商家公布數據,羅萊家紡單店成交金額突破9000萬元。
但之后,眾家居電商被爆出退款率居高不下。12月11日,全友家居天貓官方旗艦店顯示,其退款率達36%。此外,商家數據與檢測機構有異,多家家紡品牌出現同一賬號多次購買異常等問題也浮出水面。
點評:來自各大電商們的數據表明,家居正成為繼服裝和數碼之后又一個快速崛起的電商行業。以天貓(原“淘寶商城”)為例,據介紹,天貓目前經營家居品類的商戶每天都在增加,今年該類目的銷售總量截至11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6倍。而原本各自“偏愛”數碼家電、潮流服裝、圖書碟片的京東商城、凡客誠品、當當網等其他電商平臺,也日漸對家居產品青睞,紛紛將家居作為一個重要的產業類目進行了“獨立運作”。雖然由于運輸、物流、售后等問題,網絡銷售暫時無法取代傳統家居市場的地位,但電商帶來的沖擊已是顯而易見。
大勢之趨,原來長久依賴有形家居市場或其他實體渠道的建材家具品牌,在2013年是否能加速建立品牌網上商城,或“登陸”淘寶、京東、當當等各大網商平臺,加快對電子商務的試水與能量集聚?因為對于大多數70年代后出生的人來說,網購已經不是一個新鮮名詞,更像一個離不開的生活習慣。
家居電商總體仍處于蹣跚起步的階段,用“刷單”等惡性方式提升搜索排名以及曝光度,從一方面暴露了其不成熟,而高退款率從另一方面暴露了傳統家居企業在物流和售后服務上的短板。新一年,如何緊跟消費者購物習慣的變化,協調與傳統經銷商關系、實現電商之路健康可持續發展,應成為家居企業認真思索的問題。
關鍵詞 :模式創新
“6月16日,龍發裝飾面向大杭州消費者, 首次撕破行業潛規則,提出”零顧慮家裝“概念。”零顧慮家裝革命“針對設計服務、工隊選擇、惡意增項、工程質量、裝修污染、強制消費、主材選購、售后服務等八大行業弊病,推出系統性的”革命方案“,并將全部承諾內容附入裝修合同中。
以后消費者在龍發裝飾不僅能享受獨創N+1設計服務模式,自主免費選擇金牌工隊,還能直接通過電話向公司投訴不規范工地和施工負責人,隨時報修,并在24小時內得到相關答復。
除了龍發等公司在傳統服務模式的創新,2012年同樣是一直思路活躍的盛世家博集團董事長(原中冠裝飾董事長)周建中大刀闊斧架設中國家居產業新平臺的一年。由盛世家博與偶家網共同出資成立的數聯中國正式注冊。“數聯中國將充分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整合家裝公司、設計師、建材商、家具商,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設計、比價、購買等一系列繁瑣裝修流程,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革命。”周建中說。
點評:家裝公司改革或革命之路究竟該怎么走?杭州乃至全國的家裝公司大佬們,這些年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
從最早引入主材展示、銷售的家裝體驗館模式,到集成化更多主輔材的家裝總成模式,深度整合家具、軟飾、燈具品牌的精裝套餐模式,以及線上游戲DIY設計互動+線下傳統公司施工服務的O2O電商介入模式,還有新出現的“零顧慮家裝”與“無甲醛整體裝潢”模式,記者欣喜地看到更多元化的家裝生存模式2012年在杭州的出現。
這些傳統家裝改革或衍生出的新變化,為家裝在2013以及更長遠的發展指出了幾種可能的生存模式:一是提供更具有整體性的設計、施工、售后服務;二是提供更透明、更環保、更有趣的高質量裝修產品;三是從單純做裝修設計的服務商轉變成引導現代生活方式的分享者。
關鍵詞 :原創設計
2012年4月17日至4月22日,在第51屆米蘭國際家具展及“米蘭設計周”上,由中國設計師策劃的“坐下來”主題展首次登陸米蘭,展覽面積約500平方米,展出作品達80 余件。此次展覽基于北京設計周與米蘭設計周建立“友好設計周關系”,由中國著名設計師來自浙江的朱小杰擔當策展人,邀請全國設計師的優秀作品參展。包括來自杭州的設計師張雷等中國知名設計師展出了最新設計力作,曲美、聯邦、迪信等家居品牌的原創作品也備受國內外業界關注。
無獨有偶,2012年同樣是一批個性設計師在杭州以及網絡風靡的年份。建筑到室內,家具到服裝,跨界很“狠”的孫云;2010年才起步在新浪微博上名聲大噪的“木智工坊”與趙雷,擅用APP STORE(蘋果商店)推廣品牌,以80后設計師為核心團隊的“梵幾客廳”……沒有大工廠的倚仗,沒有專業出身的背景,但這似乎都不是問題。家具設計的原創工匠們,用各自的生存智慧,尋找著創新家具設計及消費風潮的那扇門。
點評:原創者,生存?一個設計界的真理,在抄襲、模仿成風的中國家居業界,卻一直被打著重重的問號。更低成本的“山寨”誘惑,使得很多規模家居企業欲罷不能,也使得消費者在產品重合度、相似度極高的家居賣場,越來越難以找到對個性設計的欣喜。
一切仿佛是偶然中的必然。追求個性、美、高性價比的消費需求,使得原創設計,在中國、杭州倔強地不斷滋生萌芽,即使現如今,其仍是一個很小眾很年輕的新生群體。
而米蘭國際家具展從過去擔心被抄襲拒絕中國家具廠商參展,到今年接納中國原創設計第一次群體性展示,這種姿態上的變化,是中國原創家居設計在國際舞臺上崛起和被重視的最好證明。2012年,中國家居原創設計徹底告別了米蘭展的“零”時代。2013年,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群體設計師的集體智慧能讓全世界更清晰全面地承認中國家居的設計能力,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飛躍。而堅持自主品牌,堅持原創設計的中國家居企業之路,也肯定會越走越寬。
關鍵詞 :精準營銷
當每月必出的打折、滿減送,消費者已司空見慣,吸引人氣、拉動消費的作用自然就衰弱了。在行業形勢嚴峻的2012年,以家居賣場為主體的定時“爆破營銷”粉墨登場。
什么是爆破營銷?直白說,就是通過事先短信營銷、電話營銷、樓盤駐點等方式進行大面積推廣宣傳,并邀請所有潛在客戶于特定日期到活動現場,以低價折扣或團購活動推出低價產品。包裝成令人眼花繚亂的夜宴、周年慶、節慶、內購會等等活動形式之后的“爆破營銷”,成了家居賣場和裝飾公司在2012年最吃香最有效的營銷手段。
點評:看2012年的市場情勢,即使一個普通老百姓都看懂了,家居市場的日子冷清得不好過。如何挨過漫漫寒冬,爆破營銷成了市場商家默契聯手行動,主動出擊的一招“殺手锏”。然而,瘋狂的爆破真的能成為那一根“救命稻草”嗎?諸多家居市場營銷企劃人員的語氣中,也有困惑。價格爆破,哪里是底價?哪里是底線?如果市場遲遲不轉暖,消費者會一直埋單嗎?爆破式的價格戰,會不會將家居市場拖入又一個惡性循環?誰都無法定論。
洶涌的洗牌大潮來臨,一招鮮模式的“爆破營銷”,只是一種入門級的“精準營銷”手段,2013年誰能通過定位調整、優勢互補、資源整合,研究出更巧妙的“精準營銷”,把潛在消費者吸引進商場,誰就為自己贏得了多一分的生存之機。(記者 宓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