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家電拆解盈利水平下降
2014年,政府公布第三、第四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企業名單,有資格獲得補貼基金的家電拆解企業由2013年的64家增長至目前的106家。我們認為企業數量的增加將造成行業競爭加劇,回收成本大幅上漲,大部分企業盈利水平下降。近日桑德環境年報中顯示:其2014年初收購的“河南恒昌”和“河北萬忠”兩家廢舊家電拆解企業,14年分別虧損2080萬元和99萬元,側面印證了我們的判斷。
家電拆解行業進入整合期
2015年,我們預計基金補貼制度將進一步調整完善。
1)鼓勵原材料本地處理:通過補貼標準調整,促使集團式企業增加拆解網點,提高其對外并購積極性;
2)全面落實退出機制:
通過提高最低拆解率(20%提升至40%),單體家電拆解廠經營成本上升、難度增加,增強其被收購意愿。我們認為基金補貼政策調整將促使家電拆解行業迅速整合,集中度將大幅提升,優化競爭格局,利好相關集團式龍頭企業。
15年家電拆解量增速放緩
在基金補貼制度的帶動下,2013年我國廢舊電器電子產品拆解量超過4150萬臺,同比增長超過300%;我們保守估計2014年拆解總量將達到6500-7000萬臺,同比增長超過50%以上。根據相關數據,我國“四機一腦”實際報廢量在1億臺左右,以此計算,“四機一腦”拆解率在65%-70%,未來再大幅提升空間有限。在現有“四機一腦”補貼品類運行下,我們認為即使考慮到補貼調整對白電(空調、洗衣機、電冰箱)拆解率的提升,2015年行業拆解量增速亦將大幅放緩。
龍頭企業盡享擴容紅利
2015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發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2014年版)》,補貼產品有目前的5種擴充至14種,該目錄將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實施。我們認為目錄擴容將使行業產值由目前的100億元增加至350億元,集團式龍頭企業將受益于行業競爭格局優化和市場擴容紅利,16年盈利有望快速增長。我們長期看好行業成長空間,但短期盈利或低于市場預期。(實習編輯:周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