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女士找某品牌裝飾公司準備裝修,140多平方米的房子半包價格約為8萬多元。正當她準備與裝飾公司簽合同時,該公司的某項目經理偷偷和她聯系說,一樣的施工隊、一樣的材料,如果和他交易可省下接近三分之一的錢,只需花5萬元就可完成。馬女士想了想,最終選擇了和該項目經理進行私下交易。然而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馬女士卻看到,她的房屋裝修工藝及質量明顯要比原來看過的樣板房差很多。馬女士想投訴,卻因是私下交易,并沒有簽訂相關的合同,最終只能是啞巴吃黃連。
在濟南的裝修市場上,走私單的現象并不少見。所謂“私單”,就是某些設計師或工長不通過裝修公司,私自承接業主的裝修工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業主希望便宜,便繞開裝修公司,主動找相關業務人員做私單。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業主不知不覺被私單的,比如和工長、設計師的關系處得好,就讓他們代交工程款,如果他們把錢裝進了自己的腰包,而沒到公司入賬,這也就成了私單。
私單有何隱患?
“業主走私單后,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裝修質量問題。”一位多年從事裝修行業的業內人士介紹到,“工長接了私單以后,因為沒法從公司拿主材,就會到外面的建材市場買材料。在利潤的驅使下,他們使用的材料一般都是最便宜的,有10元的就不會用15元的。而買材料時建材商還要給工長回扣。因此,‘私單’買的建材質量普遍都會存在問題,但是一般消費者如果沒有實際經驗,是無法從外表鑒別建材的好壞。”而當業主裝修完入住后,很多問題才會暴露出來。
偷漏工序的現象也是在私單裝修中比較常見的,沒有裝修經驗的業主也無法檢查。如果業主與家裝公司簽訂正規合同,施工時家裝公司都會有專業的質檢、巡檢檢查施工環節,而走私單的業主則失去了這一環保障。特別是水電改造等隱蔽工程,一旦出現質量問題,重裝起來是很麻煩的。
私單問題找誰申訴?
對于消費者來說,由于“私單”屬于業主與設計師或者工長的私下行為,裝飾公司對業主沒有售后維修的責任。因此,私單的售后服務得不到保障,特別是有些私單是業主通過朋友或者同事介紹的,他們和設計師或者工長通常都不會簽訂合同,最多是有個中間人。一旦出現糾紛,很多事情都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因為沒有相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相關機構就沒法介入,業主要投訴都找不到門路,只能吃個“啞巴虧”,不了了之。
而對于裝修公司來說,這種私單裝修,攪亂了整個裝修市場,對正規的、品牌化的裝飾公司造成很大影響與傷害。而要規避走私單現象的出現,首先企業自身要層層把關,完善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其次,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品牌競爭力,除了價格優勢之外,更要注意裝飾公司的設計理念與服務意識,這樣才能使整個裝飾市場更加規范有序;最后,提升自己的實力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