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文化與紅木產業起源于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經濟與貿易互通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善于關注自然,融合貫通,勵精圖新為人類創造生活之美的體現,是歷史上古絲綢之路成就出的中華文化的符號與標志。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紫檀作為香料通過絲綢之路進入我國,唐代已有紅木制品及器物配置品的記載,詩人孟浩然的“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云”詩句,讓我們看到了紅木文化的歷史印記。宋代中國家具發展基本成熟,特別是明代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迅猛發展,大量紅木作為鄭和船隊回程壓艙之物和貿易商品進入中國。紅木特有的堅硬質地和色澤紋絡優美的特點契合了中華文化崇尚自然之美,善于藝術上的巧奪天工,尤其是用榫卯技術制作精良木器所能夠達到最小斷面的實效,這些多來自外域異邦的紅木立即被中國文人和文化所認同與喜愛,成為造就中國家具典范,造就建筑及藝術品的因子,由此,我們華夏之邦蓬勃興起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紅木行業。歷史進程到今天,這個誕生于絲綢之路的行業,具有規模企業已達三萬余家,每年創造出的產值超過一千五百億元。
絲綢之路是一條歷史上起始于我國,連接亞非歐的商業貿易路線,是東西方經濟、文化、政治交流的重要通道;“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由習總書記于2013年9月和10月分別提出的,旨在文化平等認同的框架下,遵循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開始建設新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開啟中國與世界交流、合作、發展的新方向和新空間。2015年2月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進行落實,全國20個省隨即布局“一帶一路”,由此,一個有利于中國紅木行業新的發展契機也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一帶一路”的建設與發展首先離不開文化先行,文化的交流與認同是思想意識的重要前提。思想引領行動,思想激發創造,當我們因循歷史的足跡建設新的一帶一路,文化的傳承,時代的延展無不繼往開來。我們的先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開拓的絲綢之路向世界展現了絲綢的雍容華貴,瓷器的精美絕倫和中華絢爛的文明,促進了世界經濟與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我們的先人以厚德載物,海納百川的包容,以博大精深的文化情懷,把源于世界各地的紅木賦予了民族精神和技術智慧,創造出紅木產品及紅木文化。追本溯源,我們可以清晰看到,紅木文化及產業正是古代絲綢之路孕育出的成果與結晶,是一直延續2200年從未間斷而今又能夠繼續邁向新的“一帶一路”建設征程上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紅木文化是新的“一帶一路”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基因,是最具文化先行先導的交流載體,是能夠進一步惠澤紅木資源國,讓世界感受中華文化魅力的瑰寶。紅木文化承載中華文化諸多內涵,包括人文倫理,國學、美學、結構建筑、民俗、繪畫、書法、雕刻等;紅木的原材主要來自世界各地,用國外原料,做中國文化產品,正是當今新興的文化產業的核心,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紅木文化產業也必將是禾苗雨露,茁壯成長,迎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