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日下午,由簡一大理石瓷磚聯合某門戶網站共同主辦的“環球酒店設計之旅”啟動儀式暨首站活動在上海成功舉行。來自全國的300多位酒店領域設計師、建筑師齊聚上海最受矚目的設計酒店之一——衡山路十二號豪華精選酒店,聆聽包括保羅安德魯在內的設計大師演講,并與現場嘉賓共同參與了“用設計改變棲居”主題對話。
300設計師齊聚衡山路,見證頂級設計交流平臺成立
活動由一個簡短的致辭環節拉開帷幕。簡一大理石瓷磚副總經理、品牌總監游俊先生也在現場闡述了簡一大理石瓷磚聯合舉辦這個活動的初衷,希望為酒店設計整個生態圈乃至供應鏈,作出我們的貢獻。
隨后,到場的重要嘉賓共同點亮大屏幕,正式開啟2015年“環球酒店設計之旅”四站線下活動。參加啟動儀式的嘉賓有:著名法國建筑師保羅·安德魯先生;國際著名燈光設計師關永權先生;美國SRSS建筑師事務所合伙人蘇仁豪先生;上海大小建筑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筑師李瑤先生;HYID泓葉設計創始人葉錚先生;LLS創始人李昱先生;簡一大理石瓷磚副總經理、品牌總監游俊先生;簡一大理石瓷磚全國設計總顧問、深圳經緯設計創意機構創始人李志豪先生;新浪家居副總理張曉輝先生;亞太酒店設計協會秘書長劉坤先生。除300余位酒店設計師之外,《外灘畫報》、《第一財經周刊》、《美國室內設計中文版》、《domus》、《安邸》《視覺中國》、《城市中國》、《trends詮釋》雜志、《建筑時報》、《私家》雜志、《dhd發現設計酒店》、《精品家居》、《設計家》等建筑、設計、財經類媒體也都到場見證了這一設計界盛會的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贊那度旅行人生》、《Hotelers》、《設計腕兒》等設計類公眾大號提供新媒體支持。
保羅安德魯:一切設計都是為了人的棲居
啟動儀式結束后,保羅安德魯作了主題為《用設計改變棲居》的演講。他認為設計和質量是他的職業生涯中最關注的兩個焦點,如今世界的節奏越來越快,反而現在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學會如何慢慢走。建筑一開始只是人的保護,但漸漸地,它變成了人和社會、環境之間關系的反映,開始具有政治的意義,而再往前發展,就成了詩意,變成了人們對幸福的追求。詩意不是被動的狀態,而是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幸福而主動去做。安德魯表示,他從未忘記的建筑理念是“為人”,一切設計都是為了人的棲居。這一點也表現在他所設計的酒店上。自嘲是“老古董”的安德魯認為酒店設計不應該過于繁復,因為這是一個給人使用的空間。好的酒店應該像一個有趣而友好的陌生人,讓人有興趣去認識,并且在交談的過程中感到很舒服。
李瑤:不用人們常用的視角看待城市
第二個主題演講人是衡山路十二號豪華精選酒店的中方建筑師李瑤。他認為設計是品質、質量把握的過程,而酒店也應該從建筑的速度效應向品質效應慢慢過渡,除了強調便利性和服務性,還要能夠體現一個城市的人文背景,這是酒店設計需要闡述的文化。衡山路十二號豪華精品酒店的設計角度,不是人們常用的看待城市的視角,有時候人們習慣了用鋼筋混凝土來描寫一個城市,而上海典型理論文化正在被蠶食,對城市文化的剝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衡山路酒店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而出現的一片“城市綠洲“,位于整個衡山路與復興路歷史風貌地區,體現了對城市文化的保護和規劃的有效嘗試。李瑤也與現場聽眾分享了衡山路酒店在與博塔配合設計中的一些具體難點和解決辦法,用實例詮釋了自己提出的設計理念:大而精致,小而精彩。
現場觀點交鋒
主題演講過后,嘉賓主持李昱以及蘇仁豪、李瑤、葉錚等嘉賓就酒店設計的定義和酒店設計的未來等話題進行了主題對話。
交鋒1:什么樣的酒店才能稱為好的設計型酒店?
葉錚:詩意是非常復雜的事情,我們通常講的詩意往往是套用前人的眼睛所得到的一種畫面感的詩意,而不是自己所看見的詩意。一雙有詩意的眼睛,無論他在什么地方,他都能夠發現詩意,而且是能夠在平凡普通的一種場景中發現詩意。
蘇仁豪:一個有設計感的酒店必須是能夠滿足我們視覺、觸覺、味覺、嗅覺、聽覺、感覺上的享受,有創意的設計師是能夠在他所選擇的主題故事下,配合其他的設計去營造最佳的感覺和氛圍。
李瑤:每個時代由每個時代的底蘊體現了設計的聲音,設計師可以引領一種生活,但是不能作為生活的主宰。
李昱:"棲居"首先是一份心態:結廬在人境,不聞車馬喧。人最好的棲居方式是真實的面對自己,比如和大自然對話。
交鋒2:用一句話定義“精品酒店”
蘇仁豪:精品酒店除了視覺效果以外,能夠給到它的使用者附加值,當你們去到酒店的時候,你會突然間想放下照相機,感覺到心曠神怡。
葉錚:精品酒店應該是以傳統酒店為基礎確立的,一精一品,功能的精簡,而品是附加值。精品酒店是一個綜合性的全方位的概念,一精多品成為精品酒店。
交鋒3:設計師應該關注“酒店設計”的哪些問題?
葉錚:讓來的人通過你的設計,體驗到你想要表達的一種情緒,酒店需要造一個物境,讓空間和場景感人,這個東西如果能夠造出來,而且被絕大多數人所感受到,那么這種體驗就是有效的。
李瑤:現在我們需更多的文化回歸,我們要把一些地域文化、自然文化和中國特有的文化因素體現在設計當中,而不是一種菜單化的設計,設計過程當中也面臨很大的自我修正,設計師要更好的體現城市的文化性和回歸性。
交鋒4:你如何看“設計教養”
葉錚:設計教養,每個設計師都面臨這個問題,設計教養應該從小教育,不僅僅是專業設計師的事情,而是整個普及教育里面每個人面臨的問題。
李瑤:設計的素養是通過五官去體驗分享的,我們要感謝這個時代給予我們這樣的機會,讓我們可以享受到文化給我們帶來的東西。要感謝時代,但也要自我批評,確實這個時代讓我們走的太快了,我們需要時間反思,看設計素養凝聚的過程,自我鞭策才能夠做的更好。
蘇仁豪:要把酒店做得有設計感的話,這牽涉到設計教養的問題,這個是一個比較沉重的問題。教養并不是去麥當勞要套餐A、B、C的做法,不是我們刻意沒有給大家任何方向,這個還是要靠大家的教養,體現在自己的設計作品當中。
李昱:現在的人不會寫一封信,或者不會打一個電話,都是依靠于一些網絡的傳播,使大家情感被遺失,你不會體會到人發怒的感覺,人都變的特別虛偽。所以設計要敏感,才能在設計當中講述你的故事。
交鋒5:設計酒店未來有哪些發展趨勢
蘇仁豪:要做一個酒店,必須要能夠健康的營運,如果不能夠健康的營運再怎么好的設計都會死掉。一個酒店,我不管它在哪里,什么星級,必須要能夠做到可以健康的營運,這樣才能夠存活。
李瑤:那些靈動的結構體系,產生的建筑空間,反而很大程度上會給設計師提供大的創意空間,我們非常愿意嘗試這樣城市的改變,城市會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平臺提供給我們不同的介入點。
葉錚:你是為這個酒店打造一個夢,而不是現實,酒店以后的發展會成為社會生活中你缺失的這一部分,你渴望的一部分,還沒有的這部分在酒店里面彌補、完成。(實習編輯 孟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