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锃亮如鏡,紋理流暢密合,周身光滑如玉……南通某知名企業一件經無縫工藝處理的紅木書桌格外搶眼。與攢邊裝板預留伸縮縫的傳統做法不同,這件家具各構件結合緊密,桌面平整無痕。這種沒有伸縮縫的紅木家具在業內被稱為“無縫家具”。一般家具即使留足了伸縮縫還難免變形開裂,無縫家具無縫攢接裝板而不出問題是如何做到的呢?“惜木機電”產品——紅木真空干燥,注蠟一體機,正是無縫家具的“科技后盾”。
穩定處理解決脹縮難題
除精細的做工、高超的技藝外,無縫家具的關鍵在于經干燥和穩定性處理的材料。多孔結構的木材具有從周圍環境中吸收水分的特性。研究者公認,水分的存在與變化是導致木材尺寸不穩定的根本原因。通常,干燥處理前木材的含水率在20%以上,新料的含水率更高。而空氣相對濕度,南方16%左右,北方10%左右。據實驗測定,經紅木真空干燥·注蠟一體機處理后,紅木板材含水率不受氣候、吸濕等因素影響,含水率可控制在6%-10%之間且保持穩定。注蠟工藝在紅木家具領域的應用,至今已有10多年歷史,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木材穩定性處理方法。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施蠟就能保證木材尺寸穩定。干燥程度、施蠟工藝過程、蠟的滲透性等都是木材穩定的重要影響因素。
紅木真空干燥·注蠟一體機,在有效注蠟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將干燥與注蠟結合,從設備功能上為木材穩定性處理提供了更合理的施蠟方法。真空環境完成注蠟的板材置于常壓下,木與蠟的結合更加密實,最大限度避免了干燥后的吸濕問題。
無縫拼接提升家具品質
伸縮縫在家具中常應用在攢邊打槽裝板中。按照傳統技藝,面板板心與邊框并非密不透風,而是松緊有度。尤其冬天生產的家具,為防止潮濕的夏季木材吸濕膨脹,裝板過程中必須留伸縮縫。傳統家具的面板常兩面留縫,縫隙位于兩個大邊內側,而非現在十分普遍的四面留縫。這是因為相對橫向脹縮,木材縱向的尺寸變化小得多,可忽略不計。據測定,木材橫向伸縮率約為8%-12%,而縱向伸縮率約為0.3%-0.8%。
由此看來,傳統家具預留伸縮縫,正是考慮到未經穩定性處理的木板,因氣候變化不免脹縮。反過來講,如果木材經穩定性處理、有效解決了脹縮問題,家具大可不必留伸縮縫。無縫家具在木材穩定性處理基礎上,改進了傳統家具制作技藝,使家具結構上無損拼接的牢固性,審美上提升了美觀度,工藝上更為細致講究。傳統家具榫卯工藝的最高標準是嚴絲合縫。優秀匠師在攢邊打槽裝板時,一般并非特意留縫。即使預留也要做到“夏天不能脹死(頂開),冬天不能透亮(見地)”。
但現如今,這種精細的做工隨著機械加工工藝的廣泛應用漸成鳳毛麟角。為保證批量生產的家具質量,許多廠家要求統一留伸縮縫,縫隙從1mm-5mm不等,有些甚至更寬,完全摒棄了傳統做工要求。隨著木材穩定性處理技術的成熟,家具的生產變得更為高質高效。據了解,采用經紅木真空干燥·注蠟一體機處理的紅木板材,即使不留伸縮縫,家具也不會干縮濕脹,結構穩定性和造型美觀度大為提升。在傳統文化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承載傳統文化內涵的紅木家具必將走進更多消費者家庭,而無縫工藝處理的紅木家具憑借技術創新、品質提升和造型優化,必將在更廣闊的領域博得消費者的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