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的南宋御街格外熱鬧
28日下午,在冬日晴朗的午后,又一年的idw杭州國際設計周開幕了。
設計周分布在南宋御街上的19個展館里,帶著統(tǒng)一的草綠色標識,將古色古香的御街,裝點出了時尚的文藝氣息。
張楚的演講、單向空間圖書館的送書快閃、人氣爆棚的大畫筆行動……這里的展覽沒有那么高深難懂,更多的是讓你會心一笑,或者高呼“萌萌噠”。
從昨天開始,到2015年1月3日,這7天里,設計周想用一些有意思的創(chuàng)意,點亮你心中的時尚之心。
那么問題來了,約嗎?
28日下午,如果你路過南宋御街,一定能切身體會樸樹那句“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究竟是個什么感受。
都說杭州的“杭兒風”厲害,昨天的南宋御街,你隨處可以看到排長龍的隊伍。
選一支隊伍,拍拍隊尾抱孩子的女士問:“賣吃的?還是有禮物拿?”她笑了:“是個展覽,浙大老師做的,聽說很有意思。”
這就是設計周4號館,由浙大建筑系師生設計的裝置藝術空間“輕重之間”。遮蔽了自然光的房間,被鏡子分割、延伸,組成了一個奇妙空間,被懸掛在金屬絲上的透明盒子里,有著浙大師生繪制的精美小石頭。在黑暗中,這些石頭宛如宇宙中一個個獨立的小星球。
19號館主題演講館,明明下午2點才開始有講座,可12點還沒到,門口已經排起隊伍。很多人就想見一見當年“魔巖三杰”之一的張楚,聽他聊音樂,聽他講心中的設計,然后在他那個“我想要一張可以讓狗啃的沙發(fā),啃完了還能給它換個口味”的想法里,會心一笑。
8號館的大畫筆行動,開館時間是上午10點,可9點半門前的長龍已經需要5個保安來維持秩序。畫筆不再需要拿在手中,而是變成了頭盔、鞋子和刀叉,孩子們的玩耍變成了奇妙的畫卷。
透過透明的玻璃,排在隊伍里的孩子看著里面歡愉的場面,滿臉羨慕,時不時抬頭問:“媽媽,我們什么時候才能進去呀?”
小朋友的話音未落,忽然,斜對面的9號館有了動靜——設計周圖書館的所在地,也是設計周的保留項目之一。如果說去年臺灣誠品書店帶來的是“靜”,那么今年北京單向空間書店帶來的就是“動”——隨著音樂的響起,幾個穿著時尚的年輕人,突然在人群中跳起了舞。如果只是一場快閃,或許并不能讓杭州人這么新鮮。但在音樂結束的剎那,這些跳舞的年輕人不知從哪里變出一本本書,送給身邊的陌生人,這讓人群爆發(fā)出了感嘆“萬萬沒想到。”
快閃結束,人們好奇地排著隊,走進這間只存在一周的圖書館,那些寫在墻上的有關閱讀的感悟瞬間讓人們忘記了身后的熱鬧喧囂。
原來。在這座城,不是只有吃才會讓人心甘情愿地排隊。
怎么玩看這里
選個檔期吧
1號館:與世界失聯(lián)十分鐘
這是你從鼓樓進入御街后看到的第一個場館。黑暗的空間里,四面是不斷變換的投影,可無論怎么變,都是許多只拿著手機的手,在對著你拍攝的畫面。
你也有過因為找不著手機而感到驚慌失措吧?曾經那個通訊工具,如今已經變成了人們不可離手的“移動終端”。它是你醒來睜眼看見的第一件東西,也是你入睡閉眼前看到的最后一樣東西。它一天24小時與你形影不離,仿佛沒了這件東西,我們就不知道該如何與世界相處了。
而在1號館,手機的信號被屏蔽,你被踢出了互聯(lián)網。在切斷捆綁著你生活的手機后,在這個奇妙的空間里,你是否還可以找回與自己相處的方式?
5號館:廢物診療室
手術室、采集室、重癥監(jiān)護室……紅色的塑料扭曲成血管、彩色鉛筆排列成DNA……這是一間奇特的醫(yī)院,那些被人遺棄的廢物,此刻卻變成了讓人圍觀注目的展品。
只因設計師將它們重新組合,并給了它們新的名字。
經常有人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病的時代,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我們是否也跟這些被我們一度遺棄的廢物一樣壞掉了呢?
那個名叫“手術室”的白色帷幕里,掛滿了用紅絲線懸吊的白紙片,細看時才發(fā)現(xiàn),這間手術室,更像個“許愿池”,那些白紙上,寫著那一刻來過這里的人,最想說的那一句話。
這是來自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建筑設計學院的Ross McLeod博士,帶領他的團隊為大家呈現(xiàn)的設計——有病,得治。
16號館:馬良移動照相館
五斗柜、熱水瓶、收音機……仿佛是一恍然間,這些東西一件一件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和我們曾經的年華歲月一道,消失在時光的河流之中。
還記得上一次你與家人合照是在什么時候嗎?
還記得上一次你與家人去照相館是在什么時候嗎?
我們父親母親,甚至是爺爺奶奶那一輩的物件,如今出現(xiàn)在御街溪流上的那些透明的玻璃房子里。它們組合在一起,雖是假的布景,還原的卻是那個年代真實的生活。
和那個年代合一張影吧。(實習編輯:劉寧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