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文化“四大館”的最后兩館——廣州博物館、廣州科學館建筑設計國際競賽的優勝方案昨日公布,分別從8個參賽方案中選出了3個優勝方案。無論是以小篆“羊”為原型的“珠水羊石”方案,還是模仿廣州老城墻的“羅盤”方案,騎樓、滿洲窗等嶺南文化元素都貫穿其中;而屋頂綠化、太陽能光伏、地板供冷等綠色建筑技術也廣泛應用于各個設計方案。
最終方案將從優勝方案中選出
從優勝方案來看,博物館的設計普遍重視與嶺南文化的銜接,廣州博物館的方案一城市的觀賞者,類似一個大的陽臺狀,遠眺赤崗塔;方案五珠水羊石,整個建筑外立面看起來像一個小篆“羊”字;方案七羅盤,輪廓呼應了廣州老城墻的形態。科學館則有不少高大上的科技方面體現,令人仿佛走進未來世界:陽光屋頂花園——收獲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光伏電池的屋頂、外墻內置LED發光管、地下室覆水天窗……一系列綠色建筑技術的應用讓人目不暇接,外形也充滿未來感。
據悉,業主方將會根據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在這幾個優勝方案中進行深化,才能最后確定兩館的建筑方案。
記者同時了解到,廣州美術館和廣州文化館的進度比較快,有望在今年3月正式動工;而接著廣州博物館和廣州科學館預計要到今年6月才能開工。
博物館優勝方案
1.城市的觀賞者(方案一)
設計表現出一種前部低俯的建筑姿態,以示對赤崗塔敬意。建筑屋面被設計為對公眾開放的“城市陽臺”。
2.珠水羊石(方案五)
平面以小篆“羊”字為原型,抽象變化為五條不同曲線的組合,在平面上劃分出10個形態不一的面。
3.羅盤(方案七)
輪廓呼應了廣州老城墻的形態,提供了分別指向赤崗塔、廣州塔的視覺通道。
科學館優勝方案
4.匯聚(方案二)
建筑首層開放,把公園引入,建筑覆蓋在停車場及公交車站上方。豎向的中庭空間和橫向的冷巷,通過一個鏤空遮陽的外墻通風,接收并重新分配日光。
5.榕樹林(方案三)
科學館一層屋頂場地的高差被轉化為起伏的景觀地形。屋頂為光伏太陽能板。“巨輪”展廳是前所未見而又極富創意的獨特展覽形式。
6.衍生(方案五)
外墻由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混凝土板嵌入陶瓷平板組成,內層則是鋼筋混凝土剪力墻。這能減少光照對室內的溫度影響。預計建筑總能耗可減少至少41%。(實習編輯:陳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