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選理由: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企業內原有的家族成員卻無法適應這一變化,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正在被這一問題所困擾。為了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那些成熟的企業家們開始了他們去家族化的實踐。
代表實踐:龍湖地產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吳亞軍宣布卸任,企業管理完全交由職業經理人團隊負責;美的集團發布公告,宣布將部分股份轉讓于戰略投資人。
2011年8月15日,龍湖地產有限公司在公布中期業績的同時,董事會主席吳亞軍宣布辭去CEO一職,交由原公司常務副總裁兼商業地產部總經理邵明曉繼任。此舉意味著,龍湖地產管理層中企業創始人吳亞軍、蔡奎及其家族成員已經全部離開,龍湖地產的去家族化進程又進一步。
事隔兩個月,相同的一幕在美的再次上演:10月18日晚間,美的電器發布控股股東美的集團部分股權轉讓的提示性公告,美的集團的控股股東美的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擬將其所持有的美的集團15.3%的股權轉讓予融睿投資與鼎暉投資兩家投資人。美的集團表示,通過部分股權轉讓,美的集團將形成創始人股東、投資人等多方股東共同持股的多元化的股權結構,這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公司治理的完善、管控模式的轉型。外界紛紛將之視為美的進一步實踐去家族化的變化之一。
很顯然,去家族化在今天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民營企業的共同選擇,用專業的職業經理人隊伍替代家族成員管理企業已經成大勢所趨。
去家族化,勢在必行
家族化,這是中國大量民營企業具有的共同特征。平心而論,在企業發展的最初階段,家族成員間與生俱來的相互信任、同舟共濟無疑是這些民營企業僅有的幾件寶貴財富之一,它幫助眾多民企熬過了那段最為艱難的初創歲月。然而這一寶貴財富的正面作用并不一定是永恒的,隨著企業逐漸發展壯大,不斷邁入新階段,企業內部家族成員的角色便顯得愈發微妙。
首當其沖的一點便是,企業日益擴大的發展規模與家族成員有限的能力之間的矛盾。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胡君辰對此的解釋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對于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一些家族成員逐漸無法勝任在企業中的工作,在此情況下,如果依舊讓他們擔任重要的管理崗位,那就會對企業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
上世紀90年代就在進行去家族化實踐的天正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高天樂,可謂是這一方面的先驅,對這個問題,他也頗有感悟。“企業做大之后,家族成員很多都無法勝任他們的工作,這時就要果斷地把他們換掉。有人認為家族成員更可靠,更能夠信任,但事實卻并非如此,這些家族成員仗著和老板是親戚,往往更有可能徇私舞弊,因為他覺得我是你親戚,你不敢對我怎么樣嘛。反而是職業經理人會更加自律,因為他們明白一旦工作中出現有違職業操守的事情,自己就要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