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媒體報道了北大碩士畢業生孫俊峰,畢業之后做裝修工人并成為某家裝公司的合伙人,2年內在上海買房的事情,報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
公眾認知里,裝修師傅等于骯臟的工作環境、較低的學歷和社會地位、處于城市邊緣的人群,但北大碩士畢業生一向是人們心中“高精尖”的代名詞。而“2年內上海買房”在這個滿大街都是“房奴”、“月光族”的社會現實面前,這樣的字眼著實是十分刺激公眾的神經。
孫俊峰事后再次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說了這樣一段話:“媒體報道以后,很多人關注的是裝修工收入,沒人關注他們的苦。本地人不會和裝修工人交流,休息的時候基本無處可去,穿著工服坐公交,人家都不敢靠近我們。裝修工人無法融入城市,現在互聯網時代了,他們也不會上網拉活,你有時看到工人舉著小牌在路邊,我覺得該有人來幫助他們。”其實,孫俊峰的房子只是遠離上海的一所便宜的房子,而他更大的心愿是,讓裝修師傅們人人都能在上海買房,能把他們的妻子、兒女、老人接過來同住。
確實,公眾對于裝修工人的喜怒哀樂從沒怎么用心關注過,很少有人知道他們如“毒室”的工作環境充滿著苯、甲醛等致癌物質;也很少有人知道他們很多人為了省錢、多做工程,居住在裝修中的毛坯房里,日夜與有毒物質打交道;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們沒有醫療保障,但卻常常被咽喉炎、矽肺病、皮膚病、胃炎甚至癌癥等等職業病纏身......
而這些,孫俊峰知道,法恩莎瓷磚也知道。
法恩莎瓷磚自成立以來,便長期與裝修工人中的瓷磚鋪貼師傅打交道,深知瓷磚鋪貼師傅的喜怒哀樂、生存疾苦。
于是,法恩莎瓷磚便舉辦了“中國好師傅——尋找中國星級鋪貼師大賽”并且成立“中國好師傅俱樂部”,旨在通過比賽,提高公眾對瓷磚鋪貼師傅的關注度,讓瓷磚鋪貼師傅感受到社會的善意和關懷,提高瓷磚鋪貼師傅的社會地位和尊嚴感。
同時,“中國好師傅俱樂部”也是為改善瓷磚鋪貼師傅生存、居住、工作條件的一次創新探索。特別是“第二季法恩莎瓷磚中國好師傅——尋找中國星級鋪貼師大賽”,透過鏡頭,關注師傅背后的故事,關注瓷磚鋪貼師傅們的喜怒哀樂、悲情疾苦,更體現出法恩莎瓷磚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
而我們確信,不論是孫俊峰還是法恩莎瓷磚,普通公眾或裝修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有義務關注和改善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態,畢竟裝修的質量和裝修工人這個群體是否有一個有保障、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是有很大關聯的。
北大碩士畢業做裝修工人,何錯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