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寫字樓到玉米地》描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記錄了作者十年IT、五年農場的創業經歷。從城市精英回歸到原始農業,其行動和文字都打動了無數的網友,在天涯社區的帖子點擊率很快突破150萬,然后在各大網站轉載。其實,這本暢銷小說只是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場景:每個人都有一個田園夢,在這個夢里,有著菜地或花圃,種滿了絲瓜、牽牛花等,讓忙碌于鋼筋混凝土的都市人回歸本我純真。
這種設計已分不清室內室外
都市農場林間居所不是夢
對于絕大多數都市人來說,別說農場,連居室花園、園藝造景都無法圓夢。但千萬別以為這是癡人說夢。著名的人事管理顧問公司Pasona在它的東京總部辦公樓內就有一個“都市農場”,員工在那里自種自食,于工作中收獲自己的食物。從外面看,辦公大樓似乎被披上綠色的樹葉,而農場里的作物收獲后則供應給公司食堂,它強調“零食物里程”的概念。
一樓的稻田一年可收割三次,每次達50公斤。二樓是綠意盎然的休閑室,三樓以上的辦公樓層,無論是電梯前廳、走廊、會客區、或是員工餐廳等等,隨處都可感受到花草與蔬果的存在。
比弗利山莊最新的別墅項目WalkerWorkshop,整個建筑保留了周圍的景觀,沒有毀掉一棵樹,山野的景色與房屋交融在一起,房屋給了山野更多生命的律動,山野則為房屋帶來滋潤的自然氣息。
FosterHuntington之前是曼哈頓RalphLauren(拉爾夫·勞倫,著名時裝品牌)的設計師,有一天他突然不想干了,在曼哈頓近郊自己的家族產業里找了一個山頭,在冷杉林中搭建了兩個樹屋,盡管不大,但卻完成了他詩意棲居的終極目標。
國外的花園占地面積遠多過房屋占地面積。
暖心的陽臺花園。
室內種樹,將自然引入室內。
越來越多的人用松蘿制作窗簾和隔斷。
陽臺花園。
水泥磚和綠植凸顯自然生態。
公共空間的室內園景。
廣州華地組曾經做過一次“詩意棲居下的庭院美學”的展示,以中國傳統四合院建筑為原型,借由庭院這一凝聚了中國哲學智慧的空間元素,通過圍合式手法,將自然融入建筑、融入生活,營造一個簡樸的空間。
在設計上摒棄一切不必要的裝飾,就是水泥地面和墻面,也與一些裸露的磚墻,在“空”的簡約中凸顯出豐富的想象。透過茶室、空窗、游廊與庭院景觀之間的交感融合,塑造“中國式”含蓄蘊藉、沖淡清遠的空間意趣。
在這組設計中,水泥地面墻面和裸露的磚墻在內外的綠樹、竹影、花草的掩映下,不再那么冷冰冰地充滿孤獨感,反而傳遞出“建筑、人、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而現在,曾經最原始的水泥地面時下卻是室內設計師的心頭好,尤其是在Loft類創意辦公空間,水泥地面上刷上水泥漆更是流行趨勢。而德國設計師隊伍TransparentHouse就很富創意提供了水泥地面的解決方案——在地面上繪畫,任美麗的花卉圖案在空間內任意延伸,使得原來枯燥寒冷的水泥地面一下子多出幾分精致與溫馨。
裸露磚墻的設計手法在歐式、中式風格裝修中運用得比較多,這樣的設計往往能帶給人們粗獷和返璞歸真的味道。沒有什么比磚墻更能表現出工業風了,磚塊與磚塊中的勾縫,磚塊也可以粉刷,不管是涂上黑色、白色或是灰色,都能帶給室內一種老舊卻又摩登的視覺效果,十分適合工業風的粗獷氛圍。
現在的設計圈,稍微有點見地的設計師,都會盡可能在居家環境中加入建筑、人與自然的設計元素。即便沒有都市農場,沒有庭院深深、蔥郁徐徐,只要有小小的陽臺,或者居室的一角,都能營造出一方花圃。
見過2平方米以下的陽臺嗎?小是小了點,但沒有什么是不能設計的。在歐洲的一些小鎮,很多類似廣州早期民居那樣的小窗戶、窄陽臺,沒多么復雜,鐵藝欄桿+鐵藝花架+鮮花,就成了鮮花簇擁的居室。
中小戶型的陽臺大多在2~4平方米,盡管還是小了點,不過設計好也依然很棒。比如擺兩張原木靠椅,墊上彩虹條的布藝靠墊,然后在周邊養些花草,身處其中,就有置身花園的感覺。
如果是4~6平方米的陽臺,最需要發揮設計師的想象。可以在陽臺一側安裝竹籬笆或者碳化木籬笆,種上攀援類的植物,要想花團錦簇,可以考慮種上幾盆水君子、薔薇、紫藤,再搭配點別的花草,足矣。大于8平方米的陽臺,基本不用考慮其功能,景觀和好玩才是最重要的。做個觀賞魚池,在魚池周圍種上花草,留出足夠的活動空間,在外墻下種上兩株爬墻虎,讓它自由在外墻上伸展,在地面設計小徑,蜿蜒而行,就是享受大自然饋贈最佳的場所。
目前,都市人開始流行在家居中種植松蘿,可當窗簾,也可在玄關處作為隔斷,不僅便宜,而且天然,是再好不過的居家園藝綠植。(實習編輯 孟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