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更理性的米蘭家具展
2015米蘭國際家具展依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圖/CFP
一些知名家具品牌如POLIFORM展覽的家具線條感十足。 供圖/齊崢
CASSINA家具在米蘭展示其新品。供圖/齊崢
4月19日,2015米蘭國際家具展落下了帷幕,這個家居圈的“狂歡”也吸引了全球家居業的目光,從家具到廚房再到燈飾,米蘭這個“圣地”光環依舊。而隨著已經走過了53年的米蘭家具展離中國“越來越近”,也讓中國的家居企業和家居品牌更加理性地看待米蘭。
米蘭家具展“活力依舊”
米蘭國際家具展年年都辦,如今已經演變成米蘭全城的狂歡,一周的時間里,從展館內到場外,從米蘭國際展覽中心到米蘭大學再到托爾托納區外圍展,都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獨立設計師陳榮告訴新京報記者,近十年以來,米蘭展他幾乎年年都去,已經走過了53年的米蘭國際家具展活力依舊,世界各地的家居企業都希望在這個平臺展出自己的最新設計,接受全世界目光的檢驗。
設計師袁媛表示,米蘭展是一個開放性的大平臺,對于不同緯度的設計創新給予了很大的包容。
跨界設計師齊崢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的米蘭展與往年最大不同就是,作為2015米蘭世博會前最重要的全球展會,承載的意義不再是做好自己的展覽,更要成為世博會的預熱,全方位地將藝術水平、文化傳承與融合、人文情懷等方面更加立體地展現出來。
藍色早晨家居飾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萬友說,米蘭展會的參展廠商數量很多,但只有真正有實力的國際大牌才有能力進行研發,不斷推出新品。
不可或缺的“中國身影”
美食家歐陽應霽曾說過“我們最終可能認識到的意大利,不是遠方的異國,而是一個不斷追求的自己。”對于如今的中國家居業來說,去看米蘭展就是去找到一個自我,以及找到自己與世界的距離。
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市場已經越來越被意大利乃至全球品牌所看重,中國日益高漲的購買力更是讓遭遇經濟問題的發達國家“眼紅”。而中國家居業人士去米蘭的心態也在逐漸發生改變,中央美術學院家具專業主任高揚表示,看米蘭展更多的是一種全方位生活的體驗,看看米蘭人的生活,可能比看幾個家具樣式更有價值。
業內人士表示,從早期帶著相機去拍照,到如今去體驗、感受和發現差距,中國家居人已經成為米蘭家具展不可或缺的一道身影。新京報記者也了解到,除了去觀展外,中國設計師參與米蘭展、受邀場外衛星展等都是本屆米蘭展上受到廣泛關注的事件。
正如一位設計師所言,“米蘭,就是一座設計學院,沒有門檻,向任何人敞開。”而中國家居業,就在每年的早春,趕赴這種學院,等待畢業。
■米蘭亮點
1時尚大牌的“強勢入侵”
2015米蘭展期間,除了傳統的家具品牌繼續推新外,時裝大牌也不落人后,強勢入侵家居領域。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在新藝術風格的PalazzoBocconi,LOUISVUITTON(路易威登)也如約送上與9位設計師合作的旅行家居線ObjetsNomades,16件新作品的重點在于旅行用途和折疊功能。
此外,FENDICasa對大量皮草、皮革、綢緞、馬鞍縫法的皮毛、流蘇的皮革、印花織物的運用,也把奢華的感覺全面帶入了家具設計,傳統風格與現代風格的融合,無不高調宣示了FENDI經典傳承的貴族氣度。而全新ArmaniCasa系列的基本主題是崇尚奢華卻實用風格的美學理念,以及從想象的王子形象中汲取的造型設計靈感。Versace(范思哲)、Marni(瑪尼)、COS、DIESELLIVING、KENZO等時尚品牌也都以飽含自身品牌特色的家居產品展現在米蘭的各個角落。
2中國設計“耀”米蘭
對于中國家居業來說,米蘭家具展的意義不僅僅是全球家具設計領域最高點,更是中國家居行業不斷突破和自我完善的一次次見證。
4月14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冬江策劃的“華頌·中國設計進行時”展覽在米蘭大學開幕。國內6位知名設計師以全新的視角挖掘中國設計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向世界展現中國當代設計的面貌。
此外,“坐下來——中國當代家具跨界設計展”已經連續4年帶領中國家具設計走進米蘭,2015年的米蘭之旅,紅星美凱龍帶領國內八大家居品牌亮相,使中國家居的米蘭之行由概念產品提升至品牌核心競爭力。
而美克家居聯合中意設計創新中心、湖南大學等機構,在米蘭蒸汽工廠舉辦“2015米蘭——國際文化創客設計聯展”。此前,美克家居“藝術·家”項目攜手合作機構,完成“新通道、疆Home+Style、酉歌行、花瑤花”等4期活動,本次展覽美克家居將傳統文化保護與再設計的成果帶到米蘭,呈現給全世界。
古典和自然
繼續流行
劉萬友告訴新京報記者,從風格來說,2015米蘭展的主要趨勢包括延續古典、現代時尚和回歸自然三個主題。如意大利品牌saviofirmino2015年新品仍以溫馨的新古典風格為主,同時在此基礎上擴展了產品線,包括廚房系列、兒童系列、女士書房系列等。而kartell、driade、tonon等品牌所推出的新品設計感十足,在整個展館非常亮眼。
從色彩來說,本屆展會的新品傾向于從自然中提煉色彩,明亮的橘黃色、瑰麗的酒紅色,優雅低調的孔雀藍,青翠的湖綠色等等都是今年的主打色彩。法國品牌moissonnier推出了具有中式元素的青花瓷邊柜,清爽的藍白兩色令人聯想到純凈的地中海。
獨立設計師陳榮表示,真材實料的簡單自然也是一大趨勢,在DavidChipperfield的作品之中,干凈利落的現代主義線條、對材料的敏銳度以及對環境保護的強烈意識,彰顯材質的自然特性。
中國在米蘭的設計展也是中國家居業不斷突破和自我完善的見證。 資料圖片
美克家居將傳統文化保護與再設計的成果帶到米蘭。 資料圖片
業內聲音
來米蘭要抱著好心態
●楊冬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越來越多的中國設計師來到米蘭,這是個好現象。在米蘭,真正能夠跟國外的設計師有所互動,能夠被國外媒體、國外的設計師、國外的公眾關注,這可能是最大的意義。中國的設計本身就是在一個發展的過程中,每個人有不同的走法,有跑的有跳的有走彎路的有走直線的有走曲線的,只要方向對都會前進的,所以說大家都應該抱著一個比較好的心態。
要有民族自信
●袁媛,袁媛設計工作室創始人
能來米蘭參展是機遇和幸運,讓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工作和特點,希望能獲得關注和鼓勵,同時也是對自己階段性工作的一次考核,從中更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收獲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未來更有完善的動力和方向。這次帶來一個全新的設計品牌“ROOY如翌”,與如意同音,代表了我對未來的中國當代生活方式的一種展望。對于中國設計,我覺得要有民族自信,這種自信不僅僅是傳承,而且要創新。
中國設計需要原始創新
●張雷,品物流形創始人
我覺得中國的設計是市場過度,而原始設計缺失。在設計原始創新上面比較薄弱,設計的原始創新和設計應用創新是兩回事。應用創新就是可以直接應對市場,中國的應用創新、市場創新已經非常過度、非常強大了。但設計原始創新是從頭開始想,從材料、傳統文化、傳統手工藝解構,必須從頭開始想,因此中國的原始創新是特別缺少的。
大牌沿襲強大品牌基因
●齊崢,中國青少年藝術人才培養計劃總顧問兼藝術總監
像Poliform、flexform的展位今年依舊沿襲著自己lessismore(少即是多)的風格,產品材質和色彩方面沒有大的突破,只是反復地把那些能經常看到的產品做到了極致,另外這些品牌非常相似的部分就是把對生活方式的理解做得越來越透徹,具體體現在配飾方面。此外,一些所謂“小品牌”的突破性和視覺沖擊讓人印象深刻,也得到了許多的關注。(實習編輯:譚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