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舒服的椅子長這樣?
安泰逸開創了一種新的沙發形式,上世紀60年代的設計今天看起來仍然非常現代。該設計精致、簡單以及多樣性,可根據需要和設計原則來進行自由組合。1965年,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
“最舒服的坐椅”
蕾蜜(Remmi),該系列采用了輕金屬材料合成。
上周五下午,芬蘭庫卡波羅藝術館(深圳館)正式落戶福田保稅區中芬設計園,藝術館展出20世紀世界現代設計發展史上最重要的設計大師、北歐功能主義學派的繼承者和最重要的旗手之一約里奧·庫卡波羅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不同時期的代表產品,總共13個系列作品。這也意味著深圳與赫爾辛基兩座設計之都的親密合作邁開了新的一步。
展出經典設計產品20多件
簡潔、秀美、架構暴露,沒有多余的裝飾……庫卡波羅的設計風格是當代北歐簡約主義設計的典范,也創造了整個北歐的設計巔峰。
而在深圳庫卡波羅藝術館,設計愛好者可親身領略庫卡波羅設計大師的作品魅力。館內收藏和展示了庫卡波羅大師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經典設計產品20多件。此外,大師幾十年來的日常生活風采、有趣的設計小故事和經典歷史瞬間等相關資料也予以展示,有助于參觀者更好理解這些設計作品背后的故事。
而約里奧·庫卡波羅也對中國的文化,尤其是實用藝術心儀已久。除了典型的北歐風格,他的部分作品也融入了不少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如椅子扶手處顯現出受中國明代家具風格的影響。令每位觀眾深刻感受到的是,庫卡波羅設計大師非常注重設計概念和人體工學,特別是環保材料的運用,同時也會注重考慮產品將來的維修、包裝和運輸、后期再設計,也注重節約材料,用最可能少的材料做椅子。
開放進取是兩個設計之都合作的基礎
作為一個90多歲高齡的設計師,庫卡波羅非常關注新領域新市場。他坦言,對新科技新材料感興趣,當某個行業出現新的設備,就會去做各種嘗試想怎樣引進到椅子的設計中來。在他看來,現在的年輕設計師多癡迷于電腦制圖,但是少了動手打樣的欲望,其實互聯網只是一種工具,打樣才能真正看到問題所在,并在實際中提高產品品質。
庫卡波羅表示來過深圳很多次,深圳的工業設計發展,特別是家具行業的發展,在中國是排在前列的。他認為,同樣有著“開放、進取、激情”的城市基因,是這兩座設計之都親密合作的基礎。
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封昌紅表示,深圳和赫爾辛基雖然同樣是“設計之都”,但兩座城市在城市設計細節和氛圍上還是有較大差距,“這種差距正是中芬設計園區這個國際項目建設的意義。”
“最舒服的坐椅”
館中陳設的“卡路賽利椅”是庫卡波羅大師最經典的一款休閑坐椅,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舒服的坐椅”。
這款誕生于1964年的椅子,是設計師用了接近4年時間完成設計,他利用模具制成符合人體的坐“兜”,“兜”內是紡織品的軟墊,而“兜”與十字形張開的椅子腳的連接處采用了鋼管結構。
該設計至今已有半個世紀了,卻依然得到推崇和認同,被聯合國產品管理組織評定為“20世紀最重要的99件設計之一”,也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等十多個世界主要博物館永久收藏。
知多點
約里奧·庫卡波羅是何人?
作為北歐當代最著名的設計大師之一,他是第一個將人體工學引入椅子設計的設計師。
他是芬蘭國寶級藝術家教授,這個稱號也是北歐最高學術稱號。他是第一位將人體工學全方位引入家具設計的設計師,曾獲20余項國際設計大獎,在國際設計界享有盛譽。(實習編輯:周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