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都市白領中興起一種思潮——“要不要逃離北上廣,到二三線城市安放青春。”細數逃離北上廣的理由,除了居高不下、令人嘆息的房價,苦不堪言的塞車,頻繁來訪“做客”的霧霾和沙塵暴,“泰山壓頂”、持續增長的工作生活壓力等常見理由之外,如今逃離的理由又增添了一位新的“標簽”——失眠。
五大失眠城市,有你的城市嗎?你的城市睡得怎么樣?
試問在常人面前風光盡現的都市白領,誰沒有這樣一種困惑,奔波了一天,精疲力盡,可是越困越睡不著。如今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正遭遇失眠“魔咒”,尤其以一線都市白領尤為苦命。
2013年,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喜臨門)聯合中國醫師協會睡眠研究會,首次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睡眠調查并發布《2013喜臨門中國睡眠指數報告》,描繪出“中國城市睡眠版圖”。按照”喜臨門中國睡眠指數“得分高低,它們被分為“好夢城市”、“安眠城市”、“淺睡城市”、“失眠城市”四類。你的城市被分在哪一類呢?
北京、廣州分部以61.5分和61.6分的“睡眠指數”得分同西寧、昆明、東莞,入選“失眠城市”,上海、成功入圍“淺睡城市”。這些城市營造的睡眠環境質量較差,居民的自我睡眠管理能力較差,睡眠現狀不容樂觀。接下來,讓我們從非官方的角度一起看看這些城市為什么“睡不著”吧!
“媒體人就是天生的勞碌命!“此話為北京王小蒙的口頭禪。作為一名80后,他當年義不容辭帶上自己的雄心壯志去北漂,那時候的北京霧霾還沒那么嚴重,物價也沒那么高,他還是一個帥哥小伙兒。而如今,十年媒體十年辛酸,為了獲取一手資料,搶先一步發通稿,他成了雙眼通紅、胡渣齊飛的大叔。在京都,生活的質量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月租2000元只能租到4環內的單間,加上日常吃喝費用和老婆本,他就更加憂傷了。他也想過要放棄,可是這座無眠之城讓他根本停不下來。
楊娜是個典型的文藝女青,大學畢業后一股腦來到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 可是,想要在這片”沃土“上培育出自己的理想,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上海的物價和經濟水平成正比。且不說食宿費用了,每天從住處到公司的30多公里地鐵路程,單單地鐵費用,她就得500多元。身為廣告人的她,每夜畫設計圖、構思創意,做黑夜的”獨行俠“。自從加入夜貓大軍,她面容色衰,常常連夜想創意、奮筆作畫,破曉時分倒頭呼呼大睡。她剛入行的時候問過老大,”為何我們總在夜里出沒?“答曰:”靈感來了就不能停。“關鍵是想破頭后,第二天早上往往就得去交提案。望向茫茫黑夜,在這座以61.6分位居失眠城市第二的嶺南之都,楊娜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
十大失眠職業,看看哪些工作一睡難求?
《2014喜臨門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從整體睡眠質量情況來看,工作越穩定,睡眠質量越好。人民教師以63.6分位列各職業睡眠指數得分榜首,國家公務員以1.1分之差則緊跟其后。而睡眠障礙中最高的分群中,媒體從業人員以56.5分“悲慘”地奪冠,引領廣告公關、小微企業主、醫務人員、IT從業者、普通白領、工人、企業高管、金融投資人、銷售組成“Top10最失眠職業排行榜”。
話說,很多成功人士對于睡眠是一屑不顧的,他們大多數將自己的成功歸結于從小養成的少眠習慣。而對于平常人來說,睡多睡少卻是身不由己,一切都得由自己安身立命的工作說了算。有些人可以朝九晚五,有些人加班卻是家常便飯而一覺難求。誰是最睡不著的人?他們為何睡不著?我們再來聽聽他們的心(tu)聲(cao)!
廖微微是青海西寧一家公立醫院的護士,當微微說起自己的職業,她喜憂參半。成為白衣天使是她的夢想,但是值夜班卻成了她最難以忍受的工作職務。值夜班是白衣天使們必不可少的職責,夜里的醫院并不清閑,尤其是在這個“失眠指數”僅有61.6分的廣州。夜里,微微和醫生們堅守在第一線,有時候需要救治半夜突發惡疾的病人,有時候需要迎接新生命。身為護士的她,每個值夜班的夜里,都少不了叮囑病人打針吃藥,給貼藥瓶標簽,浸泡酒精棉球,哄小病人入睡等工作,長期下來,她就成了”熊貓天使“。
孫威是一名不折不扣的IT工作者,這份”體面“的工作給他帶去不錯的經濟收入,可是,誰知道他背后經歷了什么樣的辛酸呢?在昆明工作了五年,他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蛻變為一個自信滿滿的IT男。代碼是他最好的伙伴,每逢夜里,孫威就與這些飛舞的代碼相依相伴,度過昆明的每一個長夜。
午夜的東莞仍然燈火閃爍,王師傅仍舊孜孜不倦開著他的小的士流轉在這座都市里。他一圈又一圈地尋找路邊招手的夜歸人士,餓了就吃路邊攤。王師傅開了十五年的士,也就相當于走了十五年夜路。但他從不抱怨,因為這座排名第五的失眠之都---東莞一直陪著他”失眠“。
你身在哪座都市,你哪座都市”失眠|了嗎?你的職業是什么?是不是也像他們一樣,像一只蜘蛛俠行走在黑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