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杭州生產的馬桶蓋,漂洋過海出口日本,最后中國游客們又費力地運回國。有中國網友吐槽道:“這是一只馬桶蓋的日本自由行。”
千里赴日買馬桶蓋的王先生很郁悶,“兜了一大圈,買到的居然還是自家門前生產的東西,那不是等于當了回人肉搬運工。”
國內知名衛浴品牌恒潔的老總謝偉藩很受傷,“我很慚愧,我們的產品還賣得太少。”
財經專家吳曉波童鞋很正能量,“中國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處,而僅僅在于能否做出打動人心的產品。”
韓征漫畫
一塊Made in China 的“日本馬桶蓋”寒磣了誰,尷尬了誰,幽默了誰?
寒磣了“外國月亮一定圓”的鐵粉們,當行囊里的“外國貨”在機場傲嬌時,跨洋人肉搬運工也終于修成正果。
尷尬了中國制造業一大撥積極上進的好同志。六西格瑪、精益制造、全員管理……,產品質量那些事兒,沒少操心哪!咱們的馬桶蓋還有防潮功能!但你們硬是舍近求遠——無語。當然,陸續還有盤錦的進口“日本大米”等浮出水面——這份“進口商品清單”一定會下集下集再下集!
幽默了全國人民!這塊“日本馬桶蓋”在短短數日內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速度,以超越鐘紀偉“打老虎”的氣魄,和汪峰上頭條的韌勁,牢牢地占據了多家媒體的重要版面,中國衛浴人想普及的智能衛浴知識在“讓你的屁股如沐春風”中寓教于樂,欣然傳播。
幽默很Duang,但誰為它買單?中國制造的“臉紅”什么時候才只是“防冷涂的蠟?”
CCTV說了,中國制造還很年輕,技不如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天即便是出現了技術過硬的中國制造也會被長期以來的不佳形象給拖累。中國制造的形象要靠這一代乃至下一代的中國企業腳踏實地好好塑造。
筆者的觀點是,這代人的“恩怨”最好這代人解決。給用心的中國制造業者一個打拼的環境,給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消費者一個從容選擇的機會,不拼爹,不拼顏值,不拼“原產”和“進口”,也無需借馬桶蓋背后的“陰謀”與陽謀肆意發揮,覺醒的“王先生”們一定會給Made in China一個更公允的說法(跨洋搬運可不是多過癮的事),而一起創造中國品質的人們也將會得到更多的欣賞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