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場寒風過后,北京進入了真正的冬季。或許是出于寒冷天氣的影響,又或許是讓干燥的天氣所擾,人們的心理在冬季往往異常脆弱,回到家中,平日解乏舒爽的沐浴也會失寵,讓人“退避三舍”。究其原因,其實就是浴室的“冰冷面孔”在作怪。放眼一望,不大的衛浴間四處充斥著白色的潔具、涼涼的瓷磚、簡潔的洗漱用具,有誰會愿意在冬天與這樣的衛浴間親密接觸呢?不如將衛浴間來個大變身,用溫暖用熱情來擁抱衛浴,擁抱自己。

常言道:寒由腳下生,改造冰冷的衛浴環境還要從腳下做起。地面,如果還是那層冰涼的地磚,或者還留著夏天就鋪上的防滑塑膠毯,就太不憐惜自己的雙腳了,因而應換上棉質地毯、純羊毛毯。不過不宜全面鋪設,可在坐廁、洗面盆附近的位置鋪設,這里可是人們行動頻率較高的地方,即使赤腳也會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從腳底升起。

雖然無法確定衛浴間里誰唱主角,但卻可以肯定,作為配角的衛浴配件同樣有著主角的風光。配件對于衛浴間而言,就如同女人佩戴的珠寶,在營造衛浴間氣氛方面確實有著畫龍點睛的效果。因此,在冬天,浴室里的一些小東西也都換上一套“冬裝”,如浴巾、浴帽、浴袍等等,給它們全換上厚厚的“服裝”,整個浴室馬上溫暖起來。

終于輪到潔具“粉墨登場”了。也許出于易清洗的原因,大多數家庭都習慣在浴室裝上白色陶瓷潔具,卻也容易讓人“發寒”。怎樣才能讓它變得更溫暖?說到讓浴室的潔具大“變臉”,環顧周圍,似乎只有坐廁首當其沖,一方面坐廁使用頻率最高,另一方面似乎只有它才能穿上“外套”。改造坐廁可從蓋板和坐廁圈入手,給蓋板穿上棉質“外套”,再加上同樣材質的坐廁圈,不論怎樣都是種溫馨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