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保的世界版圖上,中國接近于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大到環境法律設計、制度規劃、執行機構的建立,中到民間環保組織的支持、目標的制定,小到每一次環保活動的落實、評選的出臺、家居與裝修材料的環保指標等,都漸成體系,形成環保氣候。
近日,新的《環保法》進入生效階段,提出按日計罰、行政拘留等嚴厲措施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備受關注,再結合2013年出爐的大氣國十條、隨后投資2萬億的水十條、碳排放交易、VOCs排污費征收、土壤修復等政策推進,中國的環保模式顯得更為完善。
其實,還有一件可能被人們忽視的事情,得高地板發布了中國健康地圖,將健康環境、健康設施、 健康醫療網絡、健康服務、健康意式等因素納入健康城市的評價體系,初步出爐了中國健康城市的排行榜,這其實可以看成是對整個環保措施落地效果的評判。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值得突出的現象是,霧霾肆虐所造成的嚴重危害,以及室內裝修污染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促動了相當大數量的人主動了解室內環保知識,由此帶動了得高進口地板的熱賣,畢竟該品牌所代理的歐洲進口地板,嚴格采用了門檻更高的歐洲環保標準,在裝修污染控制上更為得力。
“這其實也是中國環保模式的細節構成,在環保裝修環節、在家居環保這個領域里,向發達國家看齊。”一位資深家居設計師認為。
對環保有所關注的人可能會發現,高大上的環保目標,這是中國交給世界的一份回應,絲毫不比任何發達國家差,比如僅法律法規方面,就出臺了《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節約能源法》等30多部相關法律,以及《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等50多項行政法規,可以說極其龐大、系統而細致。
2年前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順利完成了《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的階段性削減指標。而據世界銀行估計,中國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占所有發展中國家淘汰總量的50%。這還不算,2009年時,中國發布了更強震撼的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美麗中國概念,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之后,更是拿出了大氣國十條、新環保法、水十條等重磅舉措。
目標之下,必須智策,更有投入。2012年中央預算安排節能環保支出1998億元,增長23%,過去10年中整個投入超過3萬億,雖然占當年GDP比重較低,遜色于部分發達國家。
但2014年3月份,環保部高層表示,“十二五”期間,全社會環保投入可能要超過5萬億元。而“十二五”前三年,環保投入都以每年2000億元的幅度增加,現在的環保產業從業單位已經有23萬家,從業人員超319萬。這一組數據基本顯示出向發達國家看齊的努力。
雖然很多場合下,一些人仍然認為中國的民間環保力量不夠強大,實際上,深入了解者會得出另外一種答案,環保民智早已激活,NGO組織、民間與官方的對話合作、民間輿論的支持、企業的環保投入等,每年都有明顯改進。
據統計,國內民間環保組織大概有3000多家,出現了自然之友、清水同盟、大海環保公社、綠色營、北京地球村、綠色江河、綠色之友、阿拉善SEE等頗有知名度的活躍組織。每年均有大量企業投入植樹造林活動,比如3A環保漆、本田、百度、大自然地板等。
框架已立,模式已成,現在唯一需要的,就是從廟堂到江湖的執行,也許,這條路顯得更為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