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張老師您好,您的設計思維的啟蒙是什么?您是如何步入設計行業(yè)的?
??張軒嘉:從我剛認識中西方建筑結(jié)構(gòu),青澀的坐在大學課堂聽著導師講著中外美術(shù)史時,在我萌芽的設計思維中,就為自己種下了一粒“思維是行為的先行者”的種子。當時在大學里,我不太愛學習畫圖軟件,我偏執(zhí)的認為用思維整理創(chuàng)意的方案很重要,畫圖僅僅是思維模式后的譜寫行為。大學畢業(yè)后我記錄生活的習慣,我更喜歡從業(yè)主角度去體驗他(她)和生活環(huán)境,再從建筑和室內(nèi)關(guān)系入手從而尋找設計感覺。
??新浪:您的設計靈感源自哪里?你對設計價值是如何理解的?
??張軒嘉:設計師是一個“筑夢”的職業(yè),就是幫我們服務的對象去實現(xiàn)對“家”的夢想。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我都是一個偏執(zhí)的人,而是希望每個案子都營造出客戶那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動,客戶體驗后內(nèi)心的滿足遠高于形式所帶來的沖擊。形式,僅僅是為了“眼”的愉悅,缺少了“心”的映影。
??新浪:您覺得您做過的最特別的別墅作品是什么?目前為止做過最滿意的作品是什么?二者的異同在哪里?
??張軒嘉:我們曾經(jīng)有個別墅的案子,甲方是一個海歸青年,要求地中海風格,在主要公共局域有布置中式紅木家具的考慮,大廳后有佛堂,種種的闡述都是讓方案變得矛盾復雜,地中海的空間里放紅木家具,還有佛堂空間,可笑的組合,前期找了很多設計師,他們也很聽客戶的表述做著方案,行為很統(tǒng)一的在歐式的拱洞下放置了紅木的家具,毫無目的的擺弄著一個個復雜的看似沒有關(guān)系的設計元素。而我們下手很簡單,尋找文化的根源,讓原本矛盾的紅木家具和哥特式的拱洞下的彩色琉璃玻璃,在文化下碰撞出愜意的火花。這樣的思維如同經(jīng)典的英式城堡里,古樸的壁爐上放著青花瓷的花器,文化在這里讓矛盾變得藝術(shù)。這是從微觀空間思考如何融入業(yè)主生活,而表現(xiàn)出不唐突。
??思考可以融化客戶的心,我們?nèi)ツ杲拥揭粋€兩套打通的別墅項目,這么大的案子,我們的許多朋友拿到手,都在急于表現(xiàn),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畫整個四層樓的平面方案,而我們就是在那里分析整棟建筑,一個月后只拿出了把原門頭由北改到西的建議,客戶很意外。結(jié)果可想而知,這一“改門頭”的思維幫我們贏得客戶的心,而我們許多朋友花一個月研究出來的平面方案擱置在那里,我們從宏觀建筑思考入手,贏得的“四兩撥千斤”的勝利。
??新浪:張老師,您是如何看待設計中的潮流變化?您又是怎樣樂在其中?
??張軒嘉:用“心”的思維可以更好的引導行為,私人定制是當下設計圈給客戶新的體驗,但我認為這種定制不是簡單的口號和服務,更不是設計行為和施工行為的規(guī)范化定制,而是“心”的定制。我喜歡做與眾不同的設計,喜歡用思維來表現(xiàn)出客戶內(nèi)心深處對夢想之家的訴求,如同一場旅行,心靈和身體一同在路上的感覺。
??新浪:謝謝張老師的精彩分享!聽說你已報名“筑巢之路國際游學項目”的全景設計大師碩士班,我們非常期待您學成歸來,將西方經(jīng)驗的設計技巧和中國設計文化的傳承完美的結(jié)合,更好的促動鹽城本土設計力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