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領域,專家和教授以及一些CEO們十分喜歡“預測”各種事情,從而表現他們高瞻遠矚的視野。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渠道更加多元化,不少網友開始大顯神通,通過各種蛛絲馬跡,對事實進行挖掘,對未來進行預測。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網友關注度較高的幾則預言,有的已經被時間所驗證,有的等待時間的考證。
1.“iPhone不會成功”——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2007年4月)
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可以說是一個“大嘴巴”,經常發表一些雷人的觀點或是預測,其中最為可笑的自然是關于“iPhone不會成功”的言論。在2007年首款iPhone發布時,史蒂夫•喬布斯稱其“重新發明了手機”;而鮑爾默曾在公開場合表示:“iPhone基本上不會獲得任何的市場份額”,并列舉了諸多原因,如合約價格過高等。那么回到2013年,iPhone不僅獲得了42%的美國智能手機份額以及13.1%的全球份額,并且從外觀設計、操作形式以及功能等方面為手機行業帶來了諸多新的靈感,成為了近代最偉大的數碼產品之一。
2. “Windows Phone的市場份額將在2015年攀升至第二位”——IDC(2011年)
著名研究機構IDC曾經在2011年表示,Windows Phone的市場份額將在2015年攀升至第二位,超過iPhone,但目前看來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2013年第一季度,WP的市場份額僅為3.2%,相比之前的Windows Mobile更低,遠遠落后于iOS和Android系統。此時,IDC也已經悄悄更改了預測,表示市場第三名將在微軟和黑莓間產生。
3.三星將可能退出中國市場,售后服務有誰保障——新浪微博網友(2015年)
近期,松下、東芝、西鐵城等日資企業在中國關停了工廠,引起社會關注。不少網友紛紛猜測,三星等外資企業會不會也在中國關停工廠。聯想到三星2014年業績連連下跌,這也不無可能。但是,不少網友又開始未雨綢繆了:三星關門了,那我們買的三星電視、三星手機可怎么辦呢?消費者的擔心不無道理,隨著中國政府對外資監管政策加嚴,外資企業紛紛退出中國市場。
產品退市或者企業倒閉,導致產品售后服務無人負責該有誰負責,消費者又該如何維權?監管部分也該出臺相應措施來保障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