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很簡樸,但這里有真正偉大的種子。”
3月1日,浙江溫州泰順縣迎來連日雨水后第一個晴天,泰順文禮書院入駐儀式暨2015開學典禮在泰順縣竹里鄉舉行。方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茅忠群現身入駐儀式,并且現場捐贈1000萬以助文禮書院發展。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取名“文禮”。文禮書院由“全球讀經教育推廣第一人”王財貴教授主持,立志成為一家千年書院,培養向道有志的大才。“我所理想的文禮書院,是一個真正培養人才的地方。“人才”以高尚品德為根宗,以博通學問為輔佐。只有立志要讓自己成為人才的人,才需要進這個書院。”書院于2013年10月在北京開學,2015年最終入駐泰順竹里。竹里鄉是畬族聚落,距離縣城20公里,交通并不便利,卻依山傍水,村落保留著良好的中國傳統文化。“書院選址在泰順竹里,不被繁華干擾,是希望能建成千年書院。”王財貴教授解釋說,“千”是虛指,就是希望書院能永續流傳下去。
書院創立之初的愿景高遠,對于學生也精挑細選。目前有學員18名,這些學員年齡都在13歲以上,入學時已經能整本背誦中文經典20萬字、外文經典10萬字,相當于20本《論語》的量。童子功扎實的學員們將在這里讀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圣賢書。未來十年,文禮書院希望能夠收到1000名學生博文約禮。
一直在企業倡導現代儒家管理的方太集團董事長茅忠群敬佩王財貴教授二十余年如一日奔波于全國,呼號于世界推廣讀經教育,對王財貴教授建設千年文禮書院之舉也深感認同,現場捐贈一千萬來協助建設文禮書院。他表示,作為一家企業同樣肩負著傳播文化、導人向善的責任。他認為偉大的企業應該始終會傳遞一種正能量,通過自己的垂范導人向善,喚醒人們沉睡的良知,讓更多人心有所安,獲得真正的幸福快樂。
自2008年開始,方太便在企業內外推行實踐儒家文化。如今,員工每天晨讀經典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禮讓、微笑成為方太人的社交語言。同時,方太在五年前開始推行“方太青竹簡”大型公益國學推廣計劃,作為一項公益活動,旨在撇清目前社會上對于“國學”概念的混論濫用,宣傳真正科學系統的“國學”自修形式和內容;為青年一代確立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通過多層次不同人群在社會中推動中華國學經典教育。其中面向家庭的“我陪孩子讀經典”以親子教育形式讓孩子與家長共同感受傳統文化對家庭教育的啟發,深得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喜歡。
2015年起,“方太青竹簡”計劃還將在全國多個希望小學建設方太青竹簡“國學圖書室”,讓貧困地區的小孩同樣有機會接受傳統經典、啟迪心靈的教育。
今年年初,方太發出新的愿景: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未來十年,努力實現讓用戶得安心,員工得幸福,社會得正氣,經營可持續的美好愿望。
“這是一顆種子,將來一定會長成參天大樹。”茅忠群先生在致辭中對文禮書院寄予了深切祈盼。
現場眾人行拜圣禮
拜師禮后,王教授寄語學員要做一個可愛的學生,向道、有志、成學,讓別人可喜可樂。
文禮書院簡章
自1994年王財貴教授于臺灣發起并推廣讀經教育以來,讀經的種子遍布全球各地,僅大陸地區就有五千多萬兒童從中受益,為了將讀經理念更好傳播,讓更多人從讀經中收益,尋找書院的永續發展之靈地,王財貴教授十余年來發始終懷有建設“千年書院”的宏愿。
書院是中西古代學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組織形式,大體是由民間設立,供師友相聚,以講學論道砥勵德業傳習文化培養人才。曾經,在中國,有春秋的“洙泗杏壇”,宋明的“岳麓”“嵩陽”等諸多書院,為中國培養出一代代賢哲,護佑我古老民族生生不息;在西方,有雅典的“逍遙學院”,后起的“劍橋”“哈佛”等私立學院,為泰西培養出一代代英杰,引領自希臘以至如今的學風,影響及于全世界。
“文禮書院”已于2012年(孔子紀年2563年)9月28日,由王財貴教授發起,由北京季謙教育咨詢中心承辦,于北京舉行發布會,宣布正式成立。這是全球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型”“國際型”書院,面向全世界招收有大量讀經之基礎,性情平正且好學尚志之青少年,以“繼承道統”為綱,以“中西會通”為維,長期培養之。其本旨乃欲為當今及未來世界,留存讀書種子,培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文化大才。書院不僅是中國的、現代的,更是國際的、千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