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湘文,江蘇蘇州人,中國傳統工藝大師、深圳市宜雅紅木家具藝術品有限公司(泰和園)董事長、當代中國紅木家具行業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他而立之年南下深圳創業,在藝術品行業成績斐然;他花甲之年進軍紅木家具產業,僅僅數年,就打造出全國頂級的紅木家具知名品牌——宜雅泰和園;他通過發現、研究、命名、總結、提升和推廣,將一個鮮為人知、靠師徒相傳的民間木雕技藝——絲翎檀雕,通過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建立流程與工藝的標準化,使其逐漸發展成為一項備受市場關注與熱捧的木雕產業,在業界堪稱奇跡。

執著創業,花甲之年重燃激情
一臉儒雅的邵湘文先生不僅擁有蘇州人精巧細膩、務實內斂的品格,更有深圳與時俱進、大膽創新的氣魄,身上始終有著一顆挑戰自我、不安分的心。
上世紀90年代初,邵湘文先生就開始在深圳從事古玩、翡翠玉石、字畫、紅木家具等高端藝術品的銷售經營,因此,對紅木家具逐漸開始熱愛并具備了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2007年,邵湘文先生經過深入研究后,發現與其他藝術品相比,紅木家具文化是唯一處在恢復和發展階段的產業文化,改革開放后的二三十年,是紅木家具興起初期,市場上出現的大部分紅木家具,可以說是粗制濫造、毫無神韻和美感可言,憑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以及對藝術的追求,邵湘文大師認為可以做出更有文化底蘊、更加精美、更具時代精神的紅木家具,這是他的人生發展的一個巨大的機會,因此,邵湘文先生毅然決然放棄了其他藝術品的經營在深圳開始開設紅木家具工廠,全身心投入到紅木家具產業中,開始人生的第二次創業。
然而,就在邵湘文先生躊躇滿志投入巨資開設自己的工廠后,他發現行業現狀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樂觀,主要是設計人才與高級手工藝人的嚴重缺失,極大的制約了紅木家具的恢復與發展。邵湘文先生這才意識到紅木家具文化的斷層同時也導致了人才斷層和技術斷層,此時要找到符合要求的人才談何容易?人才問題成了解決當下困難的關鍵性問題。為此邵湘文先生做出了難以想象的付出,他不斷到全國各地參觀紅木家具及木雕藝術,并籍希望能找到擁有高超技藝的傳承人。
銳意進取,開創中國木雕藝術新時代
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邵湘文先生在南通發現一種新穎的木雕技法,這種雕刻技藝似乎脫胎于宋代工筆畫的技法,能將禽鳥的神態、羽毛雕刻得惟妙惟肖,達到了工筆國畫的效果,邵湘文被它所震撼,求賢若渴的他,歷經幾番周折,找到了掛屏的作者,并力邀其加盟宜雅,根據這種木雕技藝的特點,邵湘文將其命名為“絲翎檀雕”,并申請了國家專利。此時,只有邵湘文知道,他的這一舉動,將會改變中國木雕藝術的格局。

經過邵湘文先生發現、研究、命名、總結、提升和推廣的絲翎檀雕,一經面世,即受到社會各界的熱捧。這種創新木雕藝術形式,是邵湘文先生帶領的宜雅紅木公司運用獨創的鐵筆絲翎技法、結合傳統木雕的工藝,將工筆國畫經過再創造并以淺浮雕的形式立體呈現在檀木上的高端木雕藝術品,它傳承了傳統木雕藝術的文化精神、審美哲學和藝術特征,更在藝術表現、創作技法、創作工具等各方面有著創新和變革。絲翎檀雕不僅獲得了2010年全國專家鑒評會的一致認可,而且自面世以來,幾乎每年都獲得國家級大獎,甚至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大有成為中國第五大木雕之勢。這讓邵湘文先生感到極其欣慰。不僅如此,邵湘文先生還將絲翎檀雕與紅木家具完美結合,打造出當代紅木家具的新品種——翎檀家具,這一創新紅木家具形式,一舉成為了全國行業性標桿,震驚了紅木家具業,讓邵湘文先生堅定了創新的步伐。

絲翎檀雕與紅木家具嫁接,可以快速、直接地提升了紅木家具的市場價值,其所蘊涵的巨大商業價值,遠遠超過單純的木雕藝術產品,致使全國近3000家紅木家具企業爭相模仿,雖擁有絲翎檀雕的各項專利,但邵湘文先生卻以極其寬容的心態看待這一問題,他表示,他不反對其他企業對宜雅絲翎檀雕的學習和模仿,且希望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掌握這種木雕技藝,延續木雕文化。為此,邵湘文先生計劃將耗費自己多年心血的自有知識產權的技法、刀法、工藝流程、質量標準,通過即將出版的《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大型專業文獻公布于世,供同行學習,以推動該木雕藝術的可持續發展。這一舉動,完美的演繹了一位國家級大師的風范,完美的詮釋了一個企業家的胸懷,獲得了業界高度贊譽。
傳承創新,視復興紅木家具文化為己任
說起紅木家具,邵湘文先生總是充滿激情。他認為:紅木家具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人文思想與精神智慧的集中體現,明末清初處于世界家具界的巔峰,一直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家具的發展,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奢侈品,理應成為當代時尚生活的元素甚至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奢侈品。然而,邵湘文先生也清醒的認識到,傳統的中式家具在當代生活中的弊端日漸顯露,舒適性不夠、款式單調、實用性無法滿足,時代氣息的缺失等問題,影響了紅木家具在當今家居生活中的運用,也抑制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如何復興紅木家具文化是邵湘文先生一直思考的問題。
由于紅木家具文化出現了近半個世紀的斷層,導致人才、技術嚴重缺失與設計的延后,經過三十多年的恢復,對紅木文化的認知逐漸提升,但整個行業,大多以仿古為主,對這一現象,邵湘文大師堅定的認為:時代發展到今天,市場對紅木家具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味的模仿是沒有前途的,只有在傳承基礎上不斷創新,企業才能生存,行業才能發展。

邵湘文大師認為:紅木家具的傳承,應該是著重于它的歷史、哲學、文化、美學和工藝等方面,而紅木家具的發展,應在避免傳統紅木家具的諸多不足的同時,注入當今美的亮點、時代的特征,使中式家具更具人性關懷與生命力,這就是我們認為的傳承基礎上的創新,要達到這個目的,最應重視、最要提高的便是設計。因此,邵湘文先生領導的宜雅紅木聘請了國家級專家作為高級顧問,組建了強大的研發、設計團隊,確保了紅木家具的原創性,這也是宜雅紅木家具既飽含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具備了時代精神的核心原則。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由于對紅木家具工藝、文化傳承與創新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以及對紅木家具行業產生的推動作用,邵湘文大師在中國紅木家具業受到極大的關注和尊崇,其主導設計創作的紅木家具逐年斬獲國家級、行業級大獎,其個人也獲得了“2014年中國紅木家具行業十大風云人物”、“亞洲紅木十大杰出成就人物獎”、“2014年中國紅木古典家具行業功勛人物”、“2011-2013年中國紅木家具產業推動力人物”等殊榮,同時還兼任了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委員會副會長、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整體家居聯盟主席、深圳市紅木文化藝術協會榮譽會長、深圳商業聯合會副會長、深圳工業總會副會長、深圳國際商會副會長等行業性、社會性職務。不管是鮮花環繞,還是掌聲如雷,邵湘文大師沒有被接踵而來的一系列榮譽沖昏頭腦,他繼續堅持走傳承與創新之路,力圖打造出符合當代生活需求與審美情趣同時又充滿中國傳統文化的高端紅木家具藝術品。
如今的邵湘文先生,意氣風發,充滿激情,對于未來,他有許多的規劃和愿景:如何加大最具核心競爭力的絲翎檀雕在深度、廣度方面的發展,如何將這一創新文化藝術在中國形成巨大的產能,如何使絲翎檀雕藝術走進平常百姓家,如何不斷強化紅木家具的原創能力,打造能影響世界的當代創新紅木典范,創造真正的紅木奢侈藝術品……這些,都是邵湘文大師日夜思考的問題。在紅木家具文化這條路上,邵湘文雖然獲得不小的成就,但他依然只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紅木文化的守望者,定位為紅木家具文化復興的推動者。
一個民族真正的覺醒,在于思想與文化,中華文化的復興,不在復,而在興。邵湘文先生及他所帶領的團隊能夠尊重和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總結、規范,使得“絲翎檀雕”成為獨樹一幟的雕刻藝術,可以說是深得傳統文化之“精”,直觸紅木家具之“魂”,為中式家具文化的復興作出了表率。如邵湘文先生所言:“至少,在紅木界我們是身體力行,完成歷史賦予我一個文化商人的使命,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應有的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