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農歷新年將至,街頭陸續掛上了寓意喜慶吉祥的紅燈籠,路邊店鋪里時不時會傳來萬事如意的祝福歌。可是,中國春節的傳統年俗,你又了解多少?近日,飛利浦發起了“把吉祥帶回家”的憶年俗迎新活動。雖源自歐洲,但飛利浦一直將中國視為本土市場,潛心挖掘消費需求,致力于將創新產品與市場實現緊密貼合。在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到來之際,飛利浦與消費者一起來聊聊中國的傳統年俗文化。
話題剛一拋出,立即贏得了眾多文化名人的響應。這不,旅美作家嚴歌苓為此特地制作了“洗福祿”的長微博,為我們介紹臘月二十六洗福祿的來歷,短短幾天里就獲得了超過6萬次的轉發!洗福祿,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嗎?
洗福祿:洗邋遢,添福祿
相對除夕的年夜飯、初一的大拜年以及正月初五的迎財神,臘月二十六的洗福祿名頭可沒那么響。其實,洗福祿是個歷史久遠的漢族習俗,早在古時就有“二十六,洗福祿”的說法。意思說,在臘月二十六日那天,大家都要去洗浴,這樣來年的福祿會更多。而所謂福祿,就是福分和祿位的意思,在古人眼中,可是非常看重的!當然到現在,大家的關注點,更多的,可能就是其中吉祥如意的寓意了。
那么,洗福祿這一習俗源自哪里?有沒有其他的解讀?它和農歷新年其他的一系列習俗之間又有怎樣的關聯?透過社交媒體,我們和遠在海外的嚴老師聊了起來。
記者:您旅居海外很多年,但對那些古老習俗,倒還是記憶猶新的,能夠給我們說出那么多的道道來。
嚴歌苓:越是身居海外,對傳統中國習俗的記憶,便會越深刻。尤其是在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里,倒也應驗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說法。
記者:我在網上看到一種說法,古時的人們會集中在那幾天洗浴、洗衣,洗去一年的晦氣,順利迎接新春的到來。據說,這也是洗福祿的又一緣由。
嚴歌苓:即使同為漢族習俗,不同地區也是有差異的。比如北京城里,就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因此他們又把臘月二十七的洗浴稱為“洗福祿”。在那兩天里,人們就會集中洗浴和洗衣。
記者:可是,臘月二十七不是趕大集的日子嗎?
嚴歌苓:是的,洗福祿之后就要趕大集。所以,又有年謠說“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那天,人們會宰殺自家養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來采購年貨。不過臘月里的“上店趕集”和往日里的集市貿易不同:后者集中于出售自家的產品,同時選購家里缺少的日用品和食品;臘月里的趕集則集中在年節物品的采購上。比如鞭炮、香燭、春聯,還有就是給小孩子的玩具、禮品,小女孩的頭花飾物等等。
記者:這樣的上店趕集,應該是幅很熱鬧的場景吧。尤其是馬上要過年了,就算是平民百姓家,手頭也都會有些余錢,采購點以往不常買的日用品和食品,大家的心里肯定是蠻開心的。
嚴歌苓:確實如此。新年新氣象,大家對新年、新春的來臨,都充滿了期待。就像我一樣,還特地為這篇洗福祿寫了首詩:大人小孩沐浴忙,臘月二七洗福祿。洗掉晦氣和邋遢,換上新衣再吹發。把吉祥帶回家,暖暖吹風機最貼心。
洗浴吹發,更添姿彩
“洗掉晦氣和邋遢,換上新衣再吹發。把吉祥帶回家,暖暖吹風機最貼心。”嚴老師的這段話,可是亦古亦今的祝福語。洗福祿的傳統與現代吹風機的結合,既有年俗中的“俗”,也有現代意義上的“新”。
試想一下,洗浴后煥然一新的你,當然需要飛利浦吹風機、直發器或是美發造型器的幫助,打理完一頭秀發,再為自己增添幾分姿彩。
創新科技:期盼吉福,有年味
如今,洗浴成了每天都要做的事,洗福祿這一新春習俗的傳承也有了新的含義,代表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期待。就如嚴老師說的,我們和古人一樣,期盼吉福的心情沒有變。
春節回家,為家人帶上一臺以創新科技打造的飛利浦吹風機。它既能幫家人吹除灰塵和污垢,又能為他們呵護秀發,方便、省事也起到了護發的作用。同樣,透過這臺吹風機,也把祝福在今后的每一天里,送給你所愛的家人,期待他們在它的打理下,呈現出精神煥發、神采奕奕的自己,將一份好心情永留心底。那么,這一個新年就更有年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