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彩電行業的形勢并不樂觀,奧維云網發布的《2014年中國彩電市場年度報告》稱,去年我國彩電零售量4461萬臺,同比下降6.6%,全年9個月份同比下降;銷售額1462億元,同比下降14.5%。
銷售量和銷售額雙雙下跌,這是彩電市場近三十年來頭一遭。也就不難理解,傳統彩電中的創維、TCL、海信,為何在2014年上演了一出《瘋狂的轉型》。然而,不斷加速白電布局,以期形成“黑白配”的格局,就能拯救寒冬中的彩電行業嗎?
對抗手機電腦 仍需挖掘自身潛力
電視的沒落,在于電腦組成的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構成的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幸好近兩年智能電視興起,讓很多人把注意力重新轉移回了客廳,不然彩電銷量與銷售額的負增長,早在2012年前后就有可能出現。從這個角度來說,破局的方法異常簡單,就是挖掘潛能,打造更智能的電視。
何謂智能?首先要有智力、有智慧。面對彩電的“滑鐵盧”,長虹顯得安之若素,因為在電視的智能化上,長虹出色地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以國慶期間亮相的CHiQ電視50Q1F為例,從公開的數據顯示,2周內銷售近2萬臺:移動端應用實現直播點播分類看,實現帶走看、帶走聽;通過強大的云端能力實現全頻道七天直播節目回看以及直播錄制,真正意義實現了電視節目隨時看;CHiQ移動應用還包含一個模擬遙控器以及電視設置菜單完整映像,通過CHiQ移動端既能實現所有的遙控器功能以及傳達電視遠程設置指令,如電視開關機、音量調整等,讓用戶體驗CHiQ電視“扔掉遙控器”。
更重要的是,如此之多、如此之全面的功能,CHiQ電視的遙控器上的按鍵卻僅10個上下,操作異常簡單。一位網友不無自豪地表示,6歲的兒子只用了10分鐘,就熟練掌握了50Q1F。“想要一臺聰明的電視,就選長虹CHiQ電視吧。”他說。
在拉斯維加斯CES展上,長虹展示了全球首款曲面量子點電視QD2C,意味著長虹在電視的硬件與畫面質量上走在了全球彩電行業的最前端;至于在消費者最關心的內容上,CHiQ電視內設最新正版影視、點播頻道、回看服務、微頻道、歷史記錄和搜索六大板塊,通過遙控器體感功能還可以隨機搖一搖,更換最新推薦的影視內容。同時,長虹還把游戲作為突破口,把手機與智能電視連接為一個超大型游戲舞臺,真正做到全方位游戲體驗。
“智力”更高,畫面更出色,內容更吸引眼球,何愁不能抗衡手機和電腦?打鐵還需自身硬,黑電巨頭們要走上破局之路,關鍵在于更出色的電視產品。
不止“黑白配” 更要構建智能生態鏈
其實,不僅僅是彩電行業,所有傳統家電廠商似乎都陷入了危機之中。經過2014年“智能家居元年”的沉淀和積累后,2015年將有更多的家用電器將進入智能時代,基于數字化、三網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應用技術的智能家電,將成為信息消費的中堅力量。即使是海爾、美的、格力等“白電三巨頭”,假如不及早在自己擅長的智能硬件上加快布局,完善產品線,一旦傳統家電產業上升到智能家居產業,也都將極為被動。
也就是說,創維等家電業企業意圖通過投資擴建,切入到整體家電領域,謀劃“黑白配”的商業版圖,這條路隨時可能變成“斷頭路”。
依然是長虹。在董事長趙勇提出的三坐標戰略的引導下,長虹在硬件、軟件、生態以及渠道等方面做好了進軍白電智能化的準備。“云圖像識別”的CHiQ冰箱、“人體狀態感知”的CHiQ空調,與CHiQ電視互聯互通,形成以人為核心的家庭互聯網全線智能終端。
目前,智能冰箱的滲透率僅為1%,智能空調也只有5%,而阻礙智能冰箱普及的掣肘正是食物圖像識別技術。CHiQ冰箱的“云圖像識別”,從圍繞食物識別和管理,完成從終端數據采集、結構,到云端存儲、識別算法、食物保鮮,數據通訊、多終端協同等功能,大幅領先于傳統冰箱。
“重新定義空調”的CHiQ空調,以“需求模式+響應模式”來實現“個性化舒適節能體驗”,能自動感知不同用戶在不同時點的身體狀態,在云端完成相應工作模式的匹配,最后通過調節空調參數讓用戶獲取最舒適的體驗。
“CHiQ電視+CHiQ冰箱+CHiQ空調”,長虹構建了包括基礎硬件、軟件系統、終端產品、內容信息服務、系統平臺等在內的國內最完整的智能生態鏈,同時,從冰箱壓縮機產銷全球第一的華意壓縮到美菱冰箱,完整白電產業鏈布局獨樹一幟。借此機會,長虹逐漸由傳統家電產業向智能家居產業嬗變,并提出“進一步融入互聯網”。只要建立智能家居的全產業鏈模式,即使行業格局被徹底顛覆,發生“天崩地裂”般的改變,又有何懼哉?
由此可以看出,創維、TCL、海信欲突出重圍,僅僅“黑白配”是不夠的。一位市場分析人士表示,智能家電時代的推動,需要多條產業鏈共同融合和發展,從長虹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傳統企業向互聯網領域不斷延伸,黑白家電兩大產業鏈深度融合,以及基于云數據、智能控制技術的智能家居整體解決方案的出現,才是未來家電發展正確的趨勢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