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大事兒了——米粉們不尖叫了
2015年開年小米新品發布會可能是有史以來米粉們尖叫次數最少、聲音最小的一次。各種極致的硬件,現場米粉基本沒有反應,2299的價格,依然反應不劇烈,即使是最終備受矚目的送禮物環節,現場氣氛依然不能說是熱烈。尤其是介紹小盒子時刻,免費的都沒有讓米粉尖叫起來,基本上能夠猜到的是99塊錢門票換這么個小玩意真不值,可想而知售價199的效果了。臺上的雷教主幾次帶動,也延續了瘋狂追打蘋果的狗血劇情,在依然無效的情況下,發布會草草收兵了。
第二天媒體層面更是反應冷淡,若干家媒體都沒有把小米NOTE當頭條,甚至是為小米發展壯大立下汗馬功勞的米黑們都沒有打雞血一樣地窮追猛打,種種狀況表明,小米一直堅持的“做爆品、搶首發、上頭條”的產品理念這次落空了,讓我們不由得嘆息“人心散了,教主就不好當了!”
問題來了,究竟是什么讓米粉們開始不尖叫了呢?
從手機到家裝,只“快”不“專注”
小米NOTE剛剛發布,小米副總裁雨果·巴拉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這回不會再有人說小米抄襲哪家公司了,洋洋得意的老外肯定沒想到這句話有多打臉,因為這句話正是點出了小米的死穴——抄襲。
不僅如此,連小米投資的企業之中也有很多備受爭議的抄襲行為。尤其是最近家居圈里借小米勢頭火爆起來的愛空間,拿到小米風投之后立刻跟拿到尚方寶劍一樣,但是真本事卻比不上氣勢。從產品到營銷,從內容到推廣無不借鑒了同行的資料,甚至直接使用同行們十幾年前的圖片,一時間飽受爭議。
其推出的699元/㎡、20天工期和產業工人等看似奪人眼球的所謂新概念和新模式,其實都不是什么新品,很多傳統品牌家裝企業已經執行十幾年,甚至有些家裝公司還推出過18天工期、388元/㎡等更像爆品的產品。
另外,拿到小米風投之后愛空間不練內功先來個自宮,被同行揪出“盜圖”,在推廣時使用了京城一知名裝飾公司的圖片,并被勒令整改。要知道家裝公司的核心能力離不開設計和施工,如果連這個事都懶得自己做自己拍,那么小米“海報級”PPT的精神到了小米投資企業不就成了“剽竊級”了嗎?
“專注、口碑、極致、快”這是小米的經營七字訣,現在的小米系企業似乎都學到了“快”,忽略了更加重要的“專注和極致”,愛空間的“699元/㎡、20天工期和產業工人”都是快的體現,但是嚴重缺乏對于家裝的深度研究,把極致產品變成了極致營銷。
從手機到家裝,不做精品做噱頭
從“奧氏體304”、“CNC數控機床”等名詞開始,小米的“極致夸張”精神開始被米粉詬病了,用著全球價格最低廉的鋼板,非要說成是全球最好的藝術品。這種夸張精神同樣存在于小米系企業中,還是以愛空間的家裝服務來講。
“20天標準工期”、“多一天完工賠一萬元”這是典型的小米極致主義口號,罔顧現實追求空泛的極致。國內再裝修周期為5-7年,誰愿意追求這種無理由的速度而放棄個性化和質量呢?!另外這種口號實際執行起來也不現實,交底不算在標準工期內,材料進場不算在工期內,現場測量不算工期內,甚至連隱蔽工程驗收和竣工驗收都沒有算在工期內,20天是純施工期,根本不是我們理解的設計好了20天之后就能竣工的概念,與傳統工期相比毫無二致,甚至風險更高。
“一個月最多30單”、“全部產業工人”這是玩小米的饑餓營銷了。首先不管真有假有產業工人,也不管一個月能不能接到30單。且說產業工人概念,愛空間說在每個城市都擁有自建的產業工人基地,統一安排工人食宿,統一提供施工機具,統一進行專業培訓,統一進行業務考核,這種大鍋飯的模式已經被無數次印證為不合時宜,京城月開工量上千家的大企業尚無法做到,對于一個月只接30單的企業來說絕對又是一次毫無底線的自夸。
夸張是為了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著意夸大或縮小的修辭方式。互聯網時代最大的變化是信息對稱了,消費者與企業懂得一樣多,甚至更多了。所以企業的每一次不負責任的夸大都是在透支消費者的信任,長此以往自然沒人為你尖叫了。
別因互聯網擾亂了商業本質
小米的火爆不僅僅在手機領域,資本市場更甚,哪個企業被小米投資了立刻就有了全家升天的感覺。但是我們要明白小米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做出了最優秀的產品,尤其是米1、米2至今仍有市場號召力,而米3、米4都支持不了饑餓營銷的小米模式,這就是商業本質——好產品。小米注資與否不是企業成功的標準,反倒是有了好產品和服務才能讓企業走上像小米一樣的成功之路,小米自己也一樣,把持住好產品的底線才能讓米粉們繼續為你尖叫。
好的代入感和體驗感確實能讓用戶第一時間尖叫起來,但是產品追求的不是體驗階段的尖叫,而是使用過程中的舒心,這才是一件好產品持之以恒的生命力來源。今天米粉們不尖叫了這并不可怕,如果還是一味的“偽原創”、“搞噱頭”,那么終有一天用戶不僅不為你尖叫還會立刻把你遺忘,那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