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幾度傳出業績不力、待價而沽的國際建材零售巨頭百安居中國(B&QChina),終于找到了接盤者。
12月22日,翠豐集團(Kingfisherplc)向21世紀經濟報道確認,百安居中國的母公司翠豐集團已于當日宣布簽訂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出售百安居中國業務70%的控股股權予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據悉,這宗協議交易總金額為1.4億英鎊(近人民幣14億元),選擇出售百安居在華業務是基于母集團此前透露要在中國尋找戰略合作伙伴的考量。
“由于這宗交易尚須經過中國商務部審批,如獲批準預計將在明年上半年完成。”翠豐集團方面透露。
事實上,雙方的“緋聞”在三天前已傳遍業內,但據稍早前媒體援引物美新聞發言人喬紅兵的回應,“物美收購百安居中國業務是不存在的事兒,物美近期沒有任何并購收購意向”。
在業內人士葛飛看來,本土大型商超集團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資金充裕,下有物美商業(01025.HK)和新華百貨(600785.SH)兩家上市平臺,合計市值超過60.5億元人民幣。“物美拓寬產業鏈的訴求強烈,收購百安居合情合理。而百安居一方近兩年來內部白熱化的爭斗和門店拓展的停滯,早就已經將企業逼向了被收購的邊緣。”
中國布局收縮
1999年便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門店的百安居,屬于最早一批在華淘金的建材連鎖零售的鼻祖。目前公司中國地區共擁有39家門店和超過3000名的員工。經歷了新千年初快速拓展的“蜜月期”后,近幾年卻在經營的各個環節深陷泥沼。
對于收購的舉動,翠豐集團首席執行官VéroniqueLaury對外表示:“非常高興找到了實力雄厚的零售合作伙伴來釋放中國業務的投資價值。這將使我們能把金融資源和管理人才更加集中投入在廣闊而具有吸引力的歐洲建材家居市場。”
騰出精力專注海外市場的說法,也被一些市場聲音理解是放棄中國布局的撤出動作。對此,翠豐集團予以了否認,強調“未來翠豐集團還將繼續保持合作伙伴關系,持有百安居中國30%的股份。之所以選擇物美,是因為其對中國本土市場有充分了解,物美與翠豐集團的聯手將形成優勢互補。”
今年1月,就曾傳出全球最大建材家居零售企業美國HomeDe-pot和第二大建材零售企業美國Laws均有意收購百安居在華的全部業務。盡管此后百安居方面很快做出了否認,強調業績一切良好,但行業內流傳的百安居積極尋覓接盤者的消息依然從未停過。
巧合的是,時隔兩個月后,翠豐集團便公開宣布尋找百安居中國業務本土戰略合作伙伴的計劃。
此前,物美內部人士曾爆出將收購百安居中國所有門店,并希望借此“打通建材產業鏈,就線下與線上融合開展建材工廠直銷、房屋裝修設計與工程施工等進行布局”的說法,很快被物美一方推翻。
有媒體援引物美首席運營官許少川的回應稱,已從網上得知該消息,但在物美內部從來沒有討論過關于收購百安居的事情。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百安居中國“嫁作他人”已是早晚的事情,只是收購方一再跳票而導致版本不一。
百安居如何涅槃
在明年商務部批準新合資公司計劃之前,并購雙方對于日后百安居中國經營何去何從也還有許多問號待解。
2005年后百安居中國業績出現疲軟,這也導致2008年翠豐集團將彼時63家中國門店削減至41家,并對剩下門店中的17家縮小規模經營。然而,被翠豐集團內部視為的“百安居中國復興計劃”并未奏效,存留下來的門店銷售額在過去五六年中依舊未達到同行的增速。
裹足已久的百安居如何重生,物美似乎更傾向于全面整合。從傳統商超與建材零售各方面資源打通融合入手,物美希望以此形成更強的規模效應。
近日,物美董事長蒙進暹就此事表態時明確,零售業的整合速度在不斷加快,一切要從消費者利益出發。整合可以使企業之間優勢互補,共享系統資源、顧客資源、網點資源以及管理資源,最終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
“未來合資企業將依托物美成功的零售經驗和對中國市場的深度了解,充分利用翠豐集團在家居建材領域的專業經驗、全球采購能力和品牌價值,提升中國百安居現有業務水平。”蒙進暹表示。“同時,公司還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平臺、利用物美密集的門店和會員資源,開展促銷推廣等活動,多業態多渠道發展中國百安居業務。”
據了解,1994年起步于北京的物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華北、華東及西北地區遍布零售網絡,旗下擁有750家連鎖超市和10家百貨商場,零售品牌涵蓋物美、京北大世界、美廉美、新華百貨、浙江供銷和湖北老大房等,總經營銷售面積超過140萬平方米。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業內人士葛飛系化名)